论伟大的抗战文化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庭华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09-03 04:01

70年前,当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时候,古老的中华民族终于在满身伤痛中高高举起胜利的旗帜,把尊严与自豪尽情挥洒在万里江山。

正如习主席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胜利,也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胜利。

在那烽火连天的艰难岁月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伟大的抗战文化深深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点燃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英雄血性,团结了全世界最广泛的抗日力量,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成为中国军民最终战胜侵略者的关键因素。那充满东方智慧的战略思想,那从民族内心深处爆发的呐喊,那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身影,至今仍然是世界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重要窗口,至今仍然是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拼搏进取的精神激励。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再次抚摸抗战文化的历史丰碑,再次回望那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是对峥嵘岁月的纪念,是对高贵灵魂的敬仰,更是向世人昭示:我们捍卫和平的决心无比坚定,我们追逐梦想的步伐勇往直前!

——编 者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国歌,她诞生于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原名叫《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精神的乐曲。在千万首歌曲中,为什么独选《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这值得我们深思。

抗日战争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写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屡屡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和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抗战文化作为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对全民族坚持持久抗战,最后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鼓舞和激励作用,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抗战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它是当时中国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即以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文化起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兴起,历经“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战爆发,发展至1945年9月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抗战文化源于民族危亡意识的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价值观,源于大中国抗战军事斗争的现实需要,其目的就是抗日图存,救亡复兴。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文化的本质内容,也是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决定性原因

人类战争史表明,战争的胜负不但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战争性质等诸多条件,同时也取决于这个国家民族的意志和精神,以及战争指导能动性(即智慧)的优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战胜一个法西斯强国的战争。它既是中日两国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也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大和民族在意志、精神和文化上的一场“软实力”的较量。因此,“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与升华,它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发挥了强大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的作用。

“千万头颅共一心,岂肯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断头不做降将军。”这是中国守军第131师师长阚维雍孤军固守桂林城,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时写下的一首绝命诗。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逼到濒临亡国的危难地步,也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抗战文化的勃发和激荡,迅速促进了全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共产党、国民党两个最大政党的捐弃前嫌,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给所有党派、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起了模范表率作用。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它使各阶级、阶层、政党、地方实力派、不同军事集团以及身在国外的1000余万华侨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抗战文化的核心指向是爱国须抗日,抗日即爱国。

在长达14年抗日战争的壮阔而曲折艰难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至上、团结御侮、不畏强暴、勇于牺牲、自力更生、百折不挠等为主要特征的抗战精神。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抱定“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共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70多年了,但先辈们奋勇杀敌的那份震撼,那份信仰,那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依旧那样荡气回肠!

手持大刀、拼死与日军肉搏的第29军官兵在长城抗战中予日军以大量杀伤,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当时日本报纸哀叹,这是日军“60年来未有之侮辱”。中国由此产生了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的歌曲《大刀进行曲》。

“我希望长官永远不要给我们下达撤退的命令,让我们122师与滕县共存亡”“台儿庄便是我师官兵的坟墓,虽剩一兵一卒,也要坚守阵地!”在台儿庄前线,人们看到的是来自不同省籍、操着不同口音、身着不同服装的军人,他们中有川军、西北军、东北军、桂军、滇军……

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更是家喻户晓的八路军和抗日联军的英雄……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20世纪30至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民众动员程度如此广泛,群众发动规模如此浩大,战斗意志如此顽强,抗击时间如此绵长。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蕴藏着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她不仅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精神力量,也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永恒动力,特别值得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

正如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近代百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每一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的斗争,都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准备了量的积累,而抗日战争则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产生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团结觉醒、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胜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