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阅兵意义深远重大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安卫平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09-10 10:32

9月3日,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这次带有开端性突破性的阅兵意义重大,将在中国乃至世界阅兵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伟大导师列宁有句名言:“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遵循这一基本原理,在笔者看来,我们看待纪念抗战胜利阅兵,不能仅从一般性的传统政策层面研究理解,还应以历史视角、政治眼光和战略思维,立足国际秩序关键转折期的总体大框架,立足我国由大向强的发展大趋势,立足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勠力奋斗的时代大背景,敏锐感知和深刻透视其从“破例”走向“惯例”应属必然。

举行胜利日阅兵是国际通行做法

一条阅兵路,半部战争史。每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有着许多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重大事件,战争则是其中饱含血与火的特殊注脚。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全球性战争,对这场战争的纪念从未停止过。资料表明,俄、美、法等世界主要大国都会在不同时间举行二战纪念活动,虽然称呼不尽相同,但阅兵却是“重头戏”。俄罗斯选择在5月9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美国选择在12月7日纪念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法国则选择在6月6日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放眼世界,其他伴随二战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国庆纪念活动,也莫不如此,如朝鲜、印度、古巴等。也包括我们国家“五年一小阅、十年一大阅”的国庆阅兵,以及这次纪念抗战胜利阅兵,从本质上讲都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阅兵,是国际通行做法的“中国化”“本土化”。

彰显中国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

70年前,我们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上交出这样一份答卷: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从1931年到1945年前后14年;承受压力最大,作战成果最大,日军海外陆军主力的三分之二和海空军力量的五分之二被牵制在中国,在中国伤亡人数占其伤亡总人数的70%;付出民族牺牲最重,损失代价最大,全世界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1936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2310倍。谁也不能否认,如果没有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没有中国在东方主战场对盟国战略上的策应和支持,日军“南进”的步伐就会加快,“北进”企图就会得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是另一种写法。正如苏联元帅崔可夫说的那样:“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表示,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也正是如此的重大牺牲和巨大贡献,历史性地奠定了我们五大战胜国之一的地位。这次组织纪念抗战胜利阅兵,不仅唤起了全世界的历史记忆,强化了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也把我们自身在二战中的地位巩固起来,更充分获得了国际舆论对中国在二战中作用的认可和评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