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战争”将引发新一轮军事技术革命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 王卫星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11-07 23:06

三、新一轮军事革命推生的“光战争”,将推进各国国防组织形态的深度转型

新的战争能量必将催生出新的战争形态,新的战争形态必然要求国防组织形态,乃至整个社会的深度转型。从发展脉络上看,美军“抵消”战略与其国防改革的历史周期大体吻合:第一轮“抵消”战略是以核技术为牵引,引发了战后第一轮军事技术革命,其直接结果就是催生了1958年《国防部改组法》,推进了美军军政军令分离体制的建立;第二轮“抵消”战略则是以精确制导技术为核心,掀起了第二轮军事革命浪潮,其直接结果就是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开启了美军联合作战的新纪元。当前,智能、光能和电能,已成为支撑定向能武器作战的核心因素,也成为催生“光战争”形态的主要力量。这些因素相对于支撑传统战争的信息能、化学能和机械能,无疑具有更高或更新的层次。

正如本书作者所预见的那样,“新的军事形态下的战争必然会以崭新的组织形式和作战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为深化新一轮“抵消”战略,顺应“光战争”时代的发展趋势,美国国防部于2014年正式推出了“国防创新计划”,正抓紧对其国防组织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其核心领域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复合型”和“多能型”的新型军事人才。二是制定新的长期研发规划项目。依托“军民融合”模式,加大国防部与地方工业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三是创新作战概念。四是推进演习模式转型。五是转变武器发展思路。六是转变国防部业务运行机制,使美军的组织机构更加扁平化。

四、汲取历史教训,顺应“光战争”发展趋势

历史上,颠覆性武器和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引发新一轮的军事革命。随着定向能武器及相关技术群的突破进展,全球正在掀起新一轮军事变革的浪潮,世界军事强国正在为这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紧锣密鼓的准备。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重大机遇,我军该何去何从?通读这本颇具前瞻性的理论著作,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深刻汲取前苏联的历史教训

本质上看,美“抵消”战略带有浓厚的战略诱导意图,其核心目的是要利用对手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的弱点,通过虚实结合的假象或欺骗手段,将建军成本或作战风险强加于敌人,最终使其陷入两难困境,要么与美展开竞争从而大幅增加建军成本,要么放弃与美竞争从而面临重大作战风险。美第二轮“抵消”战略期间,苏联两大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一是避免“盲目跟风”。里根时期,美军以定向能等极具超前性的新概念武器为诱饵,高调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的战略陷阱,诱使苏联与之进行对称性的太空军备竞赛,最终苏联因承受不起重大战争成本和作战风险而单方面退出军备竞赛,进而放弃了战略博弈的主导权。这一举动产生了巨大的“涟漪”效应,引起军事-经济-政治的全面联动,进而成为摧垮苏联的第一颗“多米诺骨牌”。美国现任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1984年在提交给国会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曾一针见血地戳穿了“星球大战计划”的骗局,因为“实验室根本生产不出来激光和其他相关装置,整个国防体系就更不可能制造出相应的武器系统……因此从保卫美国本土安全角度来说,导弹防御计划毫无前景。”这份被卡特自诩为“皇帝的新装”的“星球大战计划”,最终于1994年全面下马,此后的历史也正如撒切尔所言,虚无缥缈的“星球大战计划”最终让美国“不费一枪一弹就赢得了冷战”。当前,美军尽管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想象力的颠覆性技术,但其制胜机理仍然像当年一样,是虚实并存,既有前瞻性的主导技术,也暗含类似当年“星球大战计划”的战略陷阱。前苏联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日益崛起、由大向强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二是避免“消极防御”。第二轮“抵消”战略期间,美利用苏联防线过长、防空设施布局不均的弱点,通过优先发展以隐形飞机和精确制导系统等新概念武器,增大了苏联相对的战争成本和战争风险,扰乱了苏军军力建设的方向、节奏和速度,使其依托“高密度、低质量”的传统思维,单纯发展防空导弹等低端作战能力,以应对美高技术挑战,最终丧失了军力发展的历史机遇。最具历史讽刺意义的是,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理论的,并不是美国,而是前苏联。早在1979年,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就曾预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会催生出一系列新型精确制导武器,颠覆美苏核军备竞赛的游戏规则,进而引发一场继核时代之后的“第四次军事革命”,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国防组织形态和军力发展模式,因此其前瞻观点以及相应举措也被美军理论界称之为“奥加尔科夫革命”。然而,这场变革不仅与当时苏军奉行的“大纵深”理论背道而驰,而且也要求对苏联日益僵化的国防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因此,必然会促动某些特殊集团的利益,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984年,奥加尔科夫被降职任西部军区司令,其所倡导的数字化实验部队也被撤销,“奥加尔科夫革命”由此堰旗息鼓。与此相反,以国防部长佩里为代表的美军领导人却积极接受和消化了“奥加尔科夫革命”,不断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苏对新军事变革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双方原本不相上下的军力态势持续发生逆转。1991年,“奥加尔科夫革命”的理论成果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验证。美军将领甚至戏称,美国人是用自己的军事技术,加上奥加尔科夫的军事思想才取得了海湾战争的完胜。

(二)借鉴美“抵消”战略的成功经验

紧跟战争形态和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兼顾主、次威胁灵活设计战法,是美“抵消”战略制胜机理的关键。美第一轮“抵消”战略,是以应对核时代的大规模战争为战备基点,但其战法设计过于单一,最终陷入“核战争不敢打、常规战打不赢”的困境,其优势仅维持不到10年时间;第二轮“抵消”战略以打赢精确制导技术条件下的有限战争为基本目标,它虽主要着眼应对苏联威胁,但在战法设计上却相当灵活,其以信息技术、精确打击和隐形技术为核心的作战优势在海湾战争等战场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并一直延续至今;第三轮“抵消”战略的着眼点,是要着眼“光战争”的基本特点,为应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混合战争”做好准备,可以看出,定向能技术为颠覆性技术,同样也可兼顾应对恐怖主义等其他中、低端威胁。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非对称战略制衡的精髓,也是我军实现从无到有、以弱胜强的看家法宝。正如作者所言,“军事现代化的真谛是持续研发未来作战系统,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建设一支永不落后的创新型军队。把目光投向未来的战争,认真考察军事发展大势,洞悉军事革命的‘显流’和‘暗流’,努力把握核心军事能力的转移方向,辨清军事变革的发展轨迹,就会使我们对“光战争”以及其他新的战争形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较准确的把握,进而确保我们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

“光战争”时代的发展趋势表明,“谁能看见”和“谁能躲藏”的能力已成为“混合战争”条件下的各方战略博弈的焦点。面临重大历史转折点,《光战争》已经为我们吹响了新一轮军事革命的号角。

最后,让我们记住作者书中的三个经典预测:“光战争正在成为新的战争形态。”“今后10到20年间,光武器将会大量出现。最迟30年之内,光武器必将成为主战武器。”“围绕着光战争,可能会出现‘光电社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