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也是做好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最具体、最基础的工作。具体而言,理论灌输、思想动员、化解矛盾、与人谈心等,都离不开说理。如何把道理说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这其中有一个“怎么说”的问题。日前,一位领导在新排长培训时语重心长地说:“说理不靠嗓门大。”细细思量,可谓是蕴含着带兵实践的智慧和哲理。
然而,现实工作中,“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还是一定程度存在。台上台下、训练间隙,总是“扯着嗓门喊”,大道理、小道理讲了“一箩筐”,想讲好而不得要领,想说清却说不到点子上,一些战士宁愿太阳底下搬砖,不愿空调房里听课,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教育不能入心入脑,战士的思想疙瘩如何解开,战士的矛盾如何化解,思想工作的成效如何能“立竿见影”?殊不知,说理效果不好,不一定是战士的问题,不能一味地认为兵难带,而是有的基层干部忽略了说理的意义和实质、不掌握说理的方法和技巧,片面地认为道理讲了,战士听了,就一定会有效果。要增强说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带兵人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入情入理的阐释表达,以及灵活把握方式方法。
靠丰富的知识积累。事实胜于雄辩。思想教育不能说空话、套话,更不能说“歪歪理”,要注重用典型事例说理。事例从何而来?来自于平时丰富的知识积累。俗话说,要想给人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加强学习,平时多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加强学习史学著作、哲学原理、名家名言、兵法战例等基础文化知识,以此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维层次,还要了解社会文化知识,如国家政策、国内外形势、网络热点、新闻动态等,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这样,说理时就能引经据典,寓理于事,把道理讲实讲透,讲到官兵心里去,不断增强说理的“含金量”。
靠入情入理的表达。感情是沟通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教育人要入情入理,批评人要合情合理,说理更是离不开情感的支撑。没有真情实感,犹如隔墙传话,讲得再好,“嗓门再大”,也难以在心灵中碰撞出火花,也难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有情无理,或者有理无情,说理都难以奏效。基层干部要放下架子,拉近与战士的距离,主动“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交流,充分尊重战士,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只有让战士切实感受到教育者的真情实意,他们才能受到感染和感化,静下心来和你交心,从而达到说理的效果。
靠灵活的方式方法。时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有的人一谈就通,有的人一谈就崩。这就是说理方式方法的问题。说理不能一味地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方式,这样只能使战士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同样的道理用不同的方式讲,效果大相径庭。教育战士先要充分了解战士的性格特点,掌握战士的心理动态,区别对象、时间、环境,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因时而宜,因境而宜,把握好说理的度,做到该刚则刚,该柔则柔,刚柔相济,切不可千篇一律,机械行事。还要注重言辞的鲜活,多用口语,少用官话,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说理,适时穿插个人独到见解,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战士的心理压力,更容易让战士心悦诚服地接受。
靠良好的形象示范。成功的思想工作,不仅要靠讲道理去说服人、启迪人,更要靠教育者的模范行动去影响人、感召人。作为带兵人,不能唱功好、做功差,台上台下两张面孔,人前人后两个样子,而是要坚持身教重于言传,坚持率先垂范,干工作干在前,执行任务冲在前,危难时刻站在前。战士不仅在看你怎么说,更在看你怎么做。带兵人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下属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通过以身作则增强说理的力量。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