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训切莫“大锅煮”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左泽韬责任编辑:高飞
2016-01-20 07:23

在食堂就餐时不难发现,大家往往“乐此不疲”地先奔去“小炒”窗口,而相比之下,以“大锅菜”为主的窗口就显得较为冷清。人们宁愿付出更长的时间在窗口排队,不外乎因为相对于“大锅菜” 来讲,菜量不多的“小炒” 滋味却很妙,使人大快朵颐,成为一种 “享受” 。日常的训练也是“就餐”,食的是“精神食粮”,嗅的是“汗渍芬芳”。食的好,嗅的妙,训练自然就跟的上,而相反如果餐餐“味如嚼蜡”,官兵“不思下咽”,这成绩又如何能提的上去?因此在组训时切莫因图省事而“大锅煮”。

“大锅煮”生熟混杂,缺乏层次。由于先天发育和后天锻炼程度各不相同,人与人的体能素质有着较大的差异。以笔者所在学员营为例,新生在入校的“体能摸底”测试中,有的学员在“单杠引体向上”课目上可以直接达标,而有的则一个也做不了,差异之大足可以充分说明他们“生熟”是不相同的。而如果此时用同一套组训标准来对他们进行施训,不是“超负荷”,就是“小儿科”,陷入 “两难” 的尴尬境地。

“大锅煮”味道一致,没有斗志。两种溶液之间存在“压力差”才会出现渗透;两股气流之间存在“温度差”才会产生对流;两个人只有互相有了“对比”,发现“差距”,才会屏住气去想,才会铆足劲去追,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环境。此时如果“大锅煮”,所有人没有区别,步调靠前的人被迫放慢脚步 ,相对靠后的人感受不到差距,丧失强烈的进取意识,同样不利于个人素质发展。

“大锅煮”看似省事,较难落实。在“强军梦”的感召下,“爱军习武,精武强能”的观念早已深深扎根在每名官兵的心中,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军事体能技能考核标准实行等级评定,与个人成长进步将直接挂钩,官兵们普遍对于自身体能素质有了更高的期望。组训者如果贪图省事,违背官兵意愿,不仅不会有效,反而会使官兵产生抵触心理,对正常的训练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组训切莫“大锅煮”,把训练抓得好,要做到“五要”:一要摸清官兵的体能现状,做到心中有数;二要分门别类进行规划,做到层次鲜明;三要针对特点制定方案,做到科学搭配;四要结合方案抓好落实,做到稳中求进;五要及时回顾总结,做到反馈提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