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文化为民族注入精神硬度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作者:余远来责任编辑:陈婕
2016-10-18 02:23

苦难熔铸的文化丰碑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苦难的征程铸就不朽的文化。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冲破敌人的层层堵截,穿越无数的峻岭大川,战胜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次理想远征。而今,当我们回望地球上的这根“红飘带”,追寻那一个个远去的背影,我们所见的不仅有那一种种生死炼狱般的苦难艰险,更有一座座矗立于后人心中的不朽文化丰碑。

铁血丹心,镌刻在世人心中的信念之花格外绚丽

文化是实践的产物。长征,是一次远播理想、彰显信念、超越自我的远征。由此而凝结成的精神文化成果,不仅给人一种走进历史、走进英雄的崇高体验,更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历史无可复制,历史不可重演,能够传承下来的是文化,长征史诗般的远征,已经成为镌刻在世人心中的理想之途、涅槃之旅。无论是哪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他持有何种意识形态,都不得不承认,二万五千里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文化,是永不磨灭的信念之花,在走向理想的征程中格外绚丽,除了仰望和景仰,还当永志不忘、激励后人。

曾跟随红军度过一年半长征岁月的外国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到英国后对全世界说:“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是前所未闻的。”

红六军团有名女战士叫张吉兰。她在一次战后掩埋战友遗体的时候,发现了几个月失去联系、已经牺牲的丈夫,她含泪埋葬了丈夫。由于悲伤和生病,极度虚弱的她如同秋风中的一片落叶。但她伏在马背上时还跟战友开玩笑说:“广西人说猴子会骑马,我像不像呢?”由于太过虚弱,她被留在了当地的老乡家里休养。等到稍有力气继续走路时,张吉兰决定去追自己的队伍。她认准了敌人追赶的方向就是自己队伍的方向。她把头发剪光,女扮男装参加了国民党军。她跟随敌人的队伍在大山中转来转去,终于有一天接近了红军。张吉兰看见灌木丛中隐约闪现了一抹红星,便抱着枪向着红军阵地跑去。她扑进一条河,拼命向对岸游。就在她感到可以回到久未相见的战友们温暖的怀抱时,身后的枪响了,张吉兰挣扎了一下便在河面消失了,留下了一个血红色的旋涡。

在长征途中,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多少红军将士为了能够早日实现民族解放,不惜抛家舍业,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多少被打散的红军官兵为了追赶队伍,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回到组织怀抱;多少被俘红军将领,受尽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义无反顾地走上刑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北上抗日、争取解放。他们铁血丹心、激情万丈,他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自己心中的政治信仰和社会理想奉献一切乃至牺牲生命。正是因为长征文化承载着太多的苦难辉煌,红军将士为了胜利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受到了太多的磨难,红军的理想信念之花才显得格外绚烂夺目,红军的牺牲奉献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对于理想的信仰和坚守,没有任何华美的附丽,没有任何雍容的负载,只有悉心的付出和无畏的牺牲。一旦使之落于到行动,便由此而展开壮丽的征程,形成文化的自觉。今天,我们依旧不忘初心,继续奋斗。虽然前路依然会有很多困难和障碍,改革依然会有很多险滩和硬骨头,但那些都只是通往理想之路的垫脚石,长征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与文化力量,正烛照着我们阔步向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