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领域有些惯性可以有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陈玉飞责任编辑:张硕
2016-10-27 00:04

军事领域不妨多点惯性

■陈玉飞

时下,当听到“惯性”这个词时,很多人立刻会联想到“思维惯性”“行为惯性”,似乎惯性如洪水猛兽一般。大家知道,惯性是物理学中一个概念,是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固有属性,本身并无褒贬之分。在军事领域,固守陈旧的、僵化的惯性思维或行为害处甚大;反之,如果能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惯性的话,则大有裨益。

惯性,是连接平战的桥与船。美军海豹突击队员在《艰难一日》一书中写到,“我们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就是通过反复的基础训练,使任务形成肌肉的记忆。”这种肌肉记忆其实就是惯性。平时,部队通过“像打仗一样训练”,磨砺形成的过硬技战术水平,将会逐渐定型固化,产生条件反射和本能反应;战时,这种高水平的训练成果将依靠惯性延续下去并发挥独特功效,助力实现“像训练一样打仗”。此外,优良作风也会因惯性在战时熠熠生辉。前些时日,某些网络媒体别有用心炒作火烧邱少云违背人体生理学,妄图用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英雄。其实,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也是惯性使然。正是信仰坚定、意志顽强、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惯性打败了人体对疼痛的承受极限,成就了超越常人的军人生理学。

惯性虽不能消弭,却可灵活运用。一方面,应严格训练,形成高超“初速度”。通过实战化训练,锻炼指挥打仗的行家里手,锤炼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使之具备能打仗、打胜仗的“初速度”。另一方面,应克服阻力,消除负向“加速度”。克劳塞维茨把战场上的各种不确定性对军事行动的影响称为“战争阻力”。这些阻力在战争中将会作用于我方军队,形成负向“加速度”,并与惯性展开生死较量,企图降低我之“初速度”。要克服这些阻力,除了在战争实践中学习战争“游泳术”外,还应按打仗的特性谋训练兵,按实战要求去训练,在实战化训练中打通战争迷雾难以驱散、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敌我对抗激烈残酷等阻点,为减小乃至消除战争阻力提供润滑剂。

(《中国国防报》2016年10月27日 03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