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选择:把自己交给组织!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郝长清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7-04-07 08:01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长跑,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口作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不同的命运之路。”改革从来就不是一曲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一条笔直平坦的通衢大道。改革关口,对许多军人来说,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请看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评论文章:

最好的选择是把自己交给组织

——深入推进改革任务落实①

■郝长清

坚信自己对改革的每一份付出都值得,坚信组织对每一名同志的发展都会负责,坚信在任何岗位上都能书写精彩人生。

“一心一口念‘忠’,一心两口念‘患’,我们会一心一口,说到做到,绝不和组织讲条件。”近日,某部数十名在外执行任务的官兵,刚归队便接到转隶的命令。他们二话没说,背起尚未打开的行囊,奔赴新的单位。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长跑,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口作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不同的命运之路。”改革从来就不是一曲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一条笔直平坦的通衢大道。改革关口,对许多军人来说,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虽然不用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却要面对得与失的选择:留在部队担心发展不顺利,离开部队害怕安置不如愿;走早了怕利好政策赶不上,走晚了又怕年龄等不起;不交流看不到路在何方,交流到新单位又需要从头再来;想“趴着窝”干老单位撤了,想到新单位又离小家庭远了……“这次第,怎一个‘难’字了得”。

然而,当需要别妻离子时,需要离开驻地时,需要降职安排时,需要告别军旗时……每名热血军人都会作出相同的表态:服从组织安排!普通人可以崇尚“我的青春我做主”,但对革命军人来说,必须把服从命令视为天职,把组织原则视为铁律;普通人求职可以“双向选择”“一言不合就跳槽”,但对革命军人来说,组织作出的决定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不能挑三拣四、说三道四。左顾右盼会走神,患得患失会走样。面对改革大考,如果一事当前,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动辄讲条件、讲价钱;如果挑肥拣瘦,只想要位子不想挑担子,条件艰苦的驻地不去,挑战性强的单位不去;如果把组织决定视为“不定项”,于己有利者从之、于己不利者弃之,那么,不但会影响个人进步和形象,而且会妨碍改革大局。

取舍有大义,去留见丹心。当年,驻扎在新疆的10余万官兵落实党中央指示,就地集体转业。在他们看来,“组织的安排就是自己的选择”,毫不犹豫地卸甲扶犁、屯垦戍边,走上了人生的第二个战场。当前,全军正面临着深化改革以来最大的攻坚战,多项改革任务压茬接续推进,要求广大官兵站在听党指挥、对党忠诚、爱党报国的高度,客观看得失、辩证看进退、平和看去留,自觉做到撤并降改听指挥,进退走留听招呼,以“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的果断行动,义无反顾投身改革洪流。

“党有指示,虽死不辞。”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服从组织是无条件的。我军历来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著称于世,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上,标准应该更高,要求应该更严。1933年1月,为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党中央电令红十军到中央苏区接受改编。当时不少官兵不太理解,方志敏耐心做大家工作并表明态度:这是党的指示,即使舍弃一切、牺牲生命也要坚决执行。陈云同志说过:“对于组织的安排,以种种方式推诿拒绝,不仅是对工作讨价还价,而且是一种政治上的动摇。”每名官兵都应像歌中唱的那样:“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如果抱定“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不服从”“不对自己的胃口就不执行”的态度,那就不是个人服从组织,而是要求组织服从个人,这绝对是不允许的。

个人对组织讲服从,组织对个人讲负责。没有服从,党组织就会一盘散沙;没有负责,党组织就会离心离德。各级党组织应坚持按政策制度办事,把对军队建设负责和对官兵个人负责统一起来,把干部分流同人才保留工作结合起来,既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又充分考虑官兵的年龄、特长、经历、家庭等实际情况;既要科学调整分流干部,又要避免逆淘汰,使干部无论是走是留都能各得其所、安心顺心。想官兵所想、帮官兵所需,让官兵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决不亏待那些为部队做出贡献的“千里马”“老黄牛”。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躬逢改革强军的伟大时代,广大官兵应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感恩组织,坚信自己对改革的每一份付出都值得,坚信组织对每一名同志的发展都会负责,坚信在任何岗位上都能书写精彩人生。

(作者单位:中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