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阅读验证着我们依然是人类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郑蜀炎责任编辑:康哲
2017-05-15 18:02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这是伟人用直白的话语所讲述的真理。在人类厮杀残酷的战场上,阅读图书的战士们实际是在验证一个事实,我们依然是人类。

当图书遭遇战争

■郑蜀炎

人类的著书史和焚书史几乎是同时被记载下来的。无论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是中世纪西方宗教裁判所焚毁“异端思想”的书籍……都是出于对一本或一类书表述的思想或事实的仇恨与惧怕,企图通过焚书来达到钳制、禁锢思想甚至恐吓的目的。这把邪恶之火,给人类历史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1933年3月10日,印刷机的发明地——德国柏林可悲地沦落为书籍的坟地。从马克思到杰克·伦敦,从爱因斯坦到弗洛伊德,从左拉到普鲁斯特……一共有565位作家的作品被查禁、被焚烧。理由只有一个:清洗“所有非德国元素”。更可悲的是,参加焚书的不仅有不学无术、涉世未深者,还有不少学识渊博、名声赫赫的大家参与其中,成为他们永远无法洗刷的污点,如哲学家海德格尔、诗人恩斯特……

随着战争的爆发,纳粹德国军队不仅动手杀人而且四处放火——仅欧洲被焚烧的图书馆就达千余座。臭名昭著的戈培尔曾得意洋洋地宣称:“这把火不仅让我们看清楚旧时代的穷途末路,也同时照亮了新时代的光明前途。”据统计,在二战中毁灭于战火的书籍,超过1亿册。

面对这种践踏文明的暴行,美国图书馆协会在题为《书与战争》的文章中问道:“倘若希特勒用《我的奋斗》鼓动几百万人去为偏执、压迫和仇恨而战,我们难道就找不出几本书来唤醒更多的人去抵抗他们吗?”

而美国军队推出了另一种与弹药、被装、粮食等一道纳入军供系统的特殊军需品——“图书”。二战期间,美军共将2亿册图书送往前线,创造了堪称传奇的书本参战记录。美国图书出版界成立的“战时书籍委员会”,明确提出了“书是武器”的响亮口号。他们首先开展了一个“胜利募书”运动,在两年间为前线军队募集了近千万册书。但由于书籍来自各界,品质不一,有些内容并不符合官兵胃口,有些精装书因为太厚,战场上难以携带。于是,从1943年开始,美国各大出版公司和军方开始合作,创造出被誉为出版史上革命性的成果——“战士版”图书。

何谓“战士版”?首先,其版本是按照制式军服的口袋设计的,其大小、厚薄、宽窄,正好方便地装进军装口袋;其次考虑到战场环境、照明等条件,书的排版、字号、行距等均有特别的要求。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容的企划,其步骤是出版商挑选,军人读者讨论,再交由军方图书专家最后定夺。选书的标准是多样化的,最受欢迎的是各种小说,还有漫画、诗歌、科普以及励志类图书,等等。

因为前线的需求量太大,军方要求每月提供50种书,每种印刷5万册,也就是说每个月都有250万册新书出版。如何才能将其及时送到前线?显然,图书作为军需品,和弹药、粮秣一起运送,是最快捷的方式。当时的《纽约时报》报道说:“在日本残存部队在塔拉瓦环礁被歼灭的同时,便有书籍用降落伞空投到(美军)前哨部队。”《先驱论坛报》也写道:“陆军占领布雷斯特,吉普车上、医药箱里……到处都是书。”

著名藏书家黄裳先生二战时是美军的随军翻译,据他记述,虽然是烽火连天的战场,可军中士兵竟然可读到最新的《时代》《生活》等十几种杂志,还有狄更斯的小说、戏剧集,甚至还自办报纸刊登散文。

在漫长而残酷的战争中,这些书所产生的作用,并不亚于弹药、粮秣。诺曼底登陆大战在即,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居然是100万册刚刚出版的“战士版”图书能否按时送到;登陆战中,奥马哈海滩因伤亡惨重而被称为“地狱海滩”。但随军记者却记录下这样的场景:受伤的士兵在海滩尽头的峭壁下,看着刚用降落伞投下来的书,等待医务兵的到来……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这是伟人用直白的话语所讲述的真理。在二战最艰难的1943年,一本迄今已经出版了5亿多册的童话书《小王子》风靡一时,作者是法国人圣·埃克苏佩里。这位作家还有一个身份是混编入美军的飞行员。就在这本书出版一年后,他的飞机在一次侦察任务中再也没有返航。但他留下的一段话却长久萦绕于人们心中:“在人类厮杀残酷的战场上,阅读图书的战士们实际是在验证一个事实,我们依然是人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