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部队配发的那些“日本军大衣”

来源:“徽章与荣誉”微信公众号作者:YANXIN责任编辑:吴昊
2015-12-13 12:55

许多年前,一位纠察队老兵给我讲的故事,多年过去,记忆犹新。晋察冀部队的干部供给标准,无论抗战期间还是解放战争期间,10月发冬装,营以上干部才给发一件棉大衣,连以下干部及战士冬天是没有棉大衣的。前提是“有”,没有就没办法了。在一分区的初创阶段,还有在平西挺进军,很长时间许多营以上干部都是没有大衣的,因为“没有”。

可也有例外的时候,这就是战场上的大捷,缴获够多的条件下,可以不按照晋察冀军区的冬装规定。比如,1939年11月雁宿崖、黄土岭大捷之后,一分区主力团缴获甚多。其中缴获的日军黄呢子大衣几乎人手一件,于是不分干部战士,一律都穿日军的黄呢子大衣。

雁宿崖、黄土岭两战后的一分区主力,大都穿上了缴获的日军大衣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穿的也是缴获的日军大衣

谁都想不到,晋察冀最惨的还不只是抗战时期,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依旧景象惨淡。解放战争中,晋察冀部队两次遭遇军区供给部被服厂被焚毁,所以到了换装的时候,晋察冀野战军无衣装可更换,部队衣衫破旧,引起了统一着草绿色军装的东北野战军的耻笑。这道理很简单:嫌贫爱富是人的本能。你实在太穷,穿得太破旧,你的富亲戚就看不起你。

晋察冀军区的被服厂和被服仓库前后两次被焚毁,并不在于敌人太强大,而在于晋察冀我军一方的严重失误。

第一次发生在1946年的10月11日,晋察冀的各机关部队仓促中从张家口撤退。当时张家口被服厂已经给部队制作好冬装,但由于军情紧张,一直迟迟没有下发到部队,始终堆放在张家口的被服仓库。撤退命令突然下达,看守战士不愿留给即将到来的傅作义部队,拖延到撤退前的最后一刻,最后还是不得不点火焚毁。所以1946年到1947年的冬天,晋察冀野战军几乎没有冬装可更换。

第二次发生在1948年的4月,在天津的傅作义下属鄂友三骑兵旅偷袭冀中地区。鄂旅出兵冀中突然,刚刚经历了土改运动的冀中地区矛盾重重,很早就发现了国民党军队侵入的农民不愿给我军报信,地方部队阻击不力,鄂旅途经静海、大城、任丘、河间等多个县得手,将沿途遇见的晋察冀军区供给部被服厂、卷烟厂、皮革厂、粮食仓库、造币厂等抢掠一空,除了散发给附近的老百姓,拿不走的东西一律焚毁。所以1948年的夏冬两季,晋察冀野战军再一次面临无冬装可以更换的悲惨境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