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样的军医,让人愿用半辈子去寻找

来源:中部战区微信作者:郭建跃 武元晋 苏崇琦责任编辑:姚远
2016-05-04 20:36

找寻35年前的爱

■解放军报记者 郭建跃 武元晋 通讯员 苏崇琦

“没有陈哲、杨淼这些好军医,我活不到今天。” 今年4月10日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的《等着我》节目中,一个50多岁的河北农民陈贺方,用他深情的讲述感动了千万人。35年前,15岁的陈贺方因为一场意外导致全身高达98%的重度烧伤。35年来,劫后余生、恢复健康的他一直在不断寻找着当年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救命恩人。了解此事后,记者辗转河北、北京等地深入采访,去揭开那段虽然尘封已久却依旧闪耀着大爱的温暖记忆。

重度烧伤病患陈贺方来到《等着我》节目现场。

一所师医院对一个农村娃的生死抢救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罕见的成功救治烧伤患者的案例曾经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甚至香港和德国的媒体获悉消息后也争相报道,赞誉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那是1981年11月29日凌晨,驻地在高碑店的某师医院急诊室,因为一名烧伤病人的到来变得紧张起来,这名病人就是年仅15岁的陈贺方。当时他家以制作蜡烛为生,家中摆着一口煮蜡的大锅。29日晚上,蜡油意外引燃了家中的电线,睡梦中的陈贺方猛然惊醒,慌忙往门外跑,头部却不慎碰到了电线。一股强大的电流将他击倒,踉跄地摔了个跟头,撞翻了蜡油锅,满地滚烫的蜡油沾满了他的全身……

陈贺方病情之重让经验丰富的院长翟居谦深感震惊,经检查,陈贺方全身烧伤面积达98%,在当时全国乃至世界的医疗界,烧伤面积超过60%的病例成活率极低。“救人要紧!”面对陈贺方母亲“救救我的孩子”的苦苦哭求,这所医疗条件简陋的师医院,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外送意味着更加危险,举全院之力马上投入抢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