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情此景令一旁的我好奇心大增,我悄悄捂着嘴偷笑了好久,打开微博写道:“你守着宝宝,任她哭闹。即使母亲也无法使她安静,可你连愠怒都没有,只小声回应,然后沉默不语。让我扒一扒,这位爸爸,孩子多久没见你了?”
我当时觉得这位父亲跟所有我在旅途中见到的带孩子的家长都不同,面对女儿不停重复的祈使句,他只轻轻回应,不打断,不呵斥,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可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其中一定有故事!
我思索着,可任凭我如何头脑风暴也想不出其中缘由,于是我一边郁闷一边回到座位上拿起杯子,去车厢的连接处打开水。
他们一家三口所在的那张下铺是我打完开水回位的必经之处。走到他们身边时,我又忍不住看了他们一眼。铺上,母亲和宝宝已安然睡去,而那位父亲则披着外套,倚靠在铺尾闭目养神,感觉到我靠近,他机敏地睁开眼睛和我对视了一秒,眼神里满是警戒与防备,看我没有恶意,他又合上眼睛。
我的眼睛湿润了,打开微博,将刚才写的那条转发并接着写:“你将孩子放在母亲身边,自己在铺的一角和衣而坐,母亲渐渐睡去,孩子也吮吸自己的手指,慢慢有了笑容。而你静静地闭着眼睛,每当有人走过或靠近,你必睁开眼睛警觉地扫视一圈——是呀,在陌生人遍布的车厢里,妻子和孩子在身边,怎可沉沉睡去?于是,这狭窄低矮的下铺,便也是个温暖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