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有最令人感动的军人,也有最令人感动的军属。当牺牲发生后,烈士亲属们的表现令人垂泪。他们往往不会有更多的要求,反而会更多地体谅别人。杨树朋的妻子在得知丈夫牺牲后在微信中告诉指导员,她“会照顾好家人”,并“替我向受伤的战友们问好”;而李磊的母亲则在追悼会上说:“我已经失去了我的儿子,希望他的牺牲能换回和平,别人不要再失去儿子。”
有人说,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要走向强大、复兴,就必然会有人付出和牺牲,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也将如此。当这些烈士面对硝烟坚守不退、面对困境大步迎前、面对危难不计生死……他们无疑就是这句话的最佳注脚。他们的牺牲或许不求回报,但我们的社会能够发自内心地尊重和崇尚烈士以及烈士们所追求和维护的一切,那我们的国家就一定拥有不断前进的力量。
体现这种尊崇的重要一条就是:既然我们无法挽回烈士的生命,那就应该多关注一下烈士的家属,让他们过得更好一点,让他们得到社会的尊重,让他们早一点从痛苦出走出来。这是对烈士们在天之灵的告慰,其实也是任何一个有良心民族的共识。
美国社会对烈属极为尊重,美国政府每年花费上百亿美元用于向烈属支付抚恤金,保障遗孀子女的生活,此外还有民间的“无畏的阵亡英雄”非赢利基金去发放救助金;在俄罗斯,总统多次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向某些有突出奉献牺牲军人的家属准备新年礼物,并亲自把奖章发到烈属手上。
我们国家一直有敬仰烈士、照顾好烈士亲属的优良传统。而且,现在整个社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最近几年,国家一再提高烈士抚恤标准,各种优抚政策也相继出台,一些民间的慈善组织也活跃在这些领域。而在习主席今年的新年贺词里,更是专门提出了“要把他们(烈士们)的亲人照顾好”。
李磊、杨树朋们的牺牲并没有吓阻中国军人的脚步。他们的战友们义无反顾地站在他俩曾经牺牲的战位,哪怕明知前面是流弹如林、硝烟弥漫,甚至再有新的流血牺牲,他们也毫不畏惧、在所不辞。
我们整个社会关心、照顾好烈士亲人的共识凝聚得越坚实广泛,烈属们越能够更体面、更有尊严地被照顾好,危险面前,军人前冲的脚步越会更加义无反顾、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