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弹道导弹、航母以及“500舰海军”成为频频出现在国外媒体报道中的热词。按照他们的说法,东风-5C的最新试验体现了中国战略核武器的新突破,“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针对美军在亚太的基地研制和部署新型常规弹道导弹”;在建的国产航母将为海基核力量保驾护航;而未来的“500舰海军”,实力将超过美军。专家表示,中国军力的发展以及国防建设成就,特别是像弹道导弹、航母这样的重量级武器,往往会受到国外媒体的重点关注与追踪,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媒体或专家心怀鬼胎,出于各种目的渲染中国威胁。

外媒对于中国战略核导弹能力非常关注。
揣测中国战略核导弹新突破
最先炒作“中国试射东风-5C洲际弹道导弹”的媒体,是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该网站1月31日刊文称,1月早些时候,中国试射了新型的携带10个分导式多弹头的东风-5C洲际弹道导弹。据称,东风-5C的导弹射程超过1.2万千米,射程可覆盖美国全境。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称,这次10个分弹头的导弹测试将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中国核武库,“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战略武器弹头的评估一直停留在约250枚的低水平上。”
俄罗斯专家认为,东风-5C的试射,让中国核力量有望追赶美俄的核武器规模。2月3日,俄罗斯卫星新闻网刊登俄军事专家卡申的文章称,考虑到东风-5在结构上与长征-2系列火箭的共同之处,中国可能每年生产部署10~15枚该型导弹,“越来越有理由期待中国未来几年有可能实现逼近美俄战略核力量的跨越式突破,这将导致亚太地区游戏规则发生根本性改变。”卡申认为,虽然中国开始部署可移动、具有分导式多弹头的强大固体燃料东风-41导弹,但液体燃料导弹在短期内并不会退役,东风-41将作为现有东风-5核武库的补充。
有分析认为,目前世界洲际弹道导弹呈现出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趋势。相较于液体燃料导弹,其优势在于体积小、结构简单、发射准备周期短、反应快,而且可以进行机动发射,以提高生存性。而中国之所以仍然发展液体燃料导弹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多弹头独立制导技术的运用,来改进现有较老型号的东风-5弹道导弹,提高其突防能力和打击威力。另一方面,按照目前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核弹头小型化技术,让固体洲际弹道导弹携带10枚核弹头飞行上万千米可能还比较困难,只能靠重型的液体燃料火箭担任这一任务。东风-5C如果能实现“一弹十头”,无疑将极大提高中国核力量整体突防能力和核打击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