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陈卓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7-02-23 17:59

写在前面

77年前的今天,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殉国。

77年后,这位有血性的将军就像一面旗帜,依旧屹立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今天,在英雄殉国的纪念日里,让我们一起走近英雄,走进东北抗联。

缅怀铁血将军杨靖宇

■陈卓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英雄多少需要功绩;也不是每个人都想当上英雄,英雄往往意味牺牲。

但在每个人内心深处,或浓或淡,都有英雄的情结。

铁血将军杨靖宇,就满足了无数人对英雄的各种遐想和定义。

他身高近一米九,瘦而壮,国字脸,即使藏在茫茫林海中也像一面挺拔的旗帜。

当然,英雄要有本领。他是神枪手,用手枪能在200米内将人头顶上的苹果击穿,令敌人闻风丧胆。

无疑,英雄当有血性。他断粮仍驰骋,孤胆凭纵横,在白山黑水间与敌人周旋五昼夜,最终以身殉国。

但这一切,都不是杨靖宇的全部。我们记住的,往往是他最令人扼腕的最后战斗历程。

杨靖宇

稚气·正气

那是一个需要英雄,且一定会产生英雄的时代;那也是一个不论年龄,年少即可称雄的时代。

杨靖宇本来并不叫杨靖宇,甚至连姓都不对。历史记住了他的假名,却容易遗忘他的真名。他叫马尚德时,22岁就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

他叫张贯一时,以河南省委特派员身份开展地下工作,又将抗日的种子播在东北黑土地上。他最后才叫杨靖宇,朝鲜语意为“驱逐外敌”,他用自己的名字,表达抗日的决心和信心。

日本对东北抗联切齿痛恨,欲不惜一切,绞杀杨靖宇。他们组成四支讨伐队,采取“擒贼先擒王”的战术,专打抗联,专抓杨靖宇。

也是因为敌军的这个作战思路,为了保护抗联第一路军,杨靖宇选择了留下掩护突围,最后陷入了重重包围。

2月22日,是传统中国灯火辉煌的元宵夜。杨靖宇将军躲在漆黑如墨的深山里,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元宵节。

2月23日,在一棵大树旁,杨靖宇将军胸膛中弹,高大魁梧的身躯终于倒下了,眼睛仍怒视着每一名敌人。

群山为之低首,万木为之悲鸣。

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却发现胃肠中一粒粮食都没有,解剖医生手术刀惊落在地,在场日本人大惊失色!

就算是敌人,也同样敬畏英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