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军旅歌曲背后的故事,你知多少

来源:北部战区陆军微信公众号作者:唐赞责任编辑:董玥
2017-03-09 16:5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东北三省的沦陷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上海、北平等大城市的爱国民众先后举行大规模集会,抵制日货,组织反日罢工,要求国民政府抗日救国,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掀起。伴随抗日救亡呼声的不断高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悄然崛起。其中最具代表性有《义勇军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歌曲,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品味这些悲壮雄劲、感人至深的抗日救亡歌曲吧。

一、《义勇军进行曲》

20世纪30年代,日寇侵占东北后又把铁蹄伸向华北,社会上却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一类萎靡丧志的淫歌艳曲。共产党员作家田汉找到聂耳,认为如此“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二人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战胜那些淫歌艳曲。1935年初,田汉被国民党反动派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入狱。同年2月,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一段歌词终于历经辗转被交给了聂耳。聂耳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这首歌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激励我军英勇杀敌,“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国国歌。

二、《保卫黄河》

1938年10月30日,受周恩来、郭沫若的派遣,光未然率领抗日演剧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壶口下游东渡黄河,奔赴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民主根据地。轰鸣的壶口瀑布,黄河两岸雄起的山川,抗日军民英勇的身姿,都使光未然兴奋不已,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诗人与作曲家的心灵开始契合”,20世纪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开始孕育。这部音乐作品就是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影响最大、人们最熟悉的是《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起伏跳跃的旋律,令人振奋的呐喊,都刻画出抗日军民的英雄形象,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外敌的民族气节。

三、《八路军进行曲》

1939年春夏间的一天,郑律成受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影响,提出想创作一个《八路军大合唱》,于是便约公木作词。当年8月,《八路军大合唱》的歌词全部完成,10月,郑律成就完成了这部大合唱的曲谱。《八路军进行曲》作为这部大合唱中最为成功的一首歌曲,它的歌词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词曲浑然一体,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并于194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