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疑拍辽宁舰,国之重器岂能随手晒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佳君责任编辑:董玥
2017-03-17 13:22

认真反思这些事故案件的发生,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点:

一是敌对势力在我国开展的间谍破坏活动从未停止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其攻击势头大有加强的趋势。

二是新技术为从事间谍活动大开方便之门,除了通过传统的软硬件(如:木马病毒、有漏洞的软件系统,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攻击窃密外,高技术窃密手段和策略的运用更让人防不胜防,比如,间谍卫星、无人机、激光、微型机器人、微型摄录机,以及利用社会工程学等手段对我方人员实施设计、拉拢和策反等。

三是我国许多重要敏感区域(如:军港码头、军用机场、战区机关驻地、重要科研院所等)周边环境形势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失泄密隐患。

四是一些公民自身的防间保密意识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水平还需要提高,没有形成全民防间保密的良好氛围。

五是国家有关部门向公民普及防间保密法规、常识和技能的频度和力度不够,方式方法也较为传统。

六是我国的防间保密法规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缺少细化而明确的奖惩激励制度,以及具体的操作规范。

具体而言,除了相关工作人员自身应当加强学习,提高警惕,严格落实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形成军地联防联管机制,搞好重要目标及周边地区的防间保密工作外,还应当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强防间保密工作常识技能的普及。根据我国《反间谍法》和《保密法》中的相关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以及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也就是说,防间保密工作不仅仅是国家安全机关和从业人员的事,更关乎我们每一位中国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并不了解《反间谍法》,不知道哪些情况和行为会导致泄密,不清楚哪些行为可能是间谍行为,不知道发现间谍该如何举报,不清楚需要提供哪些信息……这显然是无益于个人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因此,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用老百姓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普及和宣传有关防间保密工作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二是提升防间保密宣传教育的质量效益。建议在不泄密的前提下,可通过各种媒体,定期对典型的间谍案件进行专题报道,既把问题隐患讲清,又把防范对策讲实。又或者拍摄一些紧贴生活、紧跟时代的谍战剧,以唤醒人们的国家安全意识。

此外,建议有关部门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定期向公众推出一些与防间保密、信息安全相关的精品栏目,让公众喜欢看、喜欢学,从而提高全民的防间保密意识和技能水平,形成一个全民都是防间保密能手的良好局面。

三是健全完善防间保密工作的法规条款。无论是我国的《反间谍法》,还是《国家安全法》,都明确了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定者予以处理。笔者建议,各级可结合自身实际,细化条款、明确奖惩、形成合理的奖惩制度,既划好红线,又让有功者得到实惠。同时,应当注重对对取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表彰,以此来激励斗志、树立导向,激发公众参与防间保密工作的热情。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加强网络空间防间保密工作的宣教引导工作,尤其应当细化形成“两微一端”和网络平台防泄密、反间谍的规定办法,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

有人认为,随手拍一下新式战机也许不会影响大局。

有人认为,在军港附近拍照的人也许只是拍拍风景。

有人认为,在重要部队驻地开店也许只是为了赚钱。

有人认为,网上的高薪兼职工作也许真是太好干了。

有人认为,防间保密工作也许和我们并没有啥关系。

……

然而,你要明白,也许间谍已经潜伏在你身边,也许在未来的战场上我们的底牌早已被侵略者摸清,一个不小心,便会让我们遭受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国防连着你我他,防间保密靠大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