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除了纪念,还有些事刻不容缓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吴荣鑫责任编辑:董玥
2017-03-31 08:47

2

面对卢沟桥孩童之问——“为何战争会在这里爆发?卢沟桥是中日两国的分界线吗?”正视屈辱失败刻不容缓。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它不是我们的边疆海防,也不是我们的边关塞外,更加不是中日两国的分解线,但是“七七事变”就发生于此,战争就是在这里爆发。

孩子天真无邪,对历史的了解也不那么深入。但是他学过“卢沟桥是中国的咽喉”,所以他想知道为什么战争尚未打响,敌人已经掐住了我们的咽喉?

面对此问,我有无数话想要说,但却不知道该从哪说起,更是因为那些话在孩子的问题面前显得有多么苍白无力。

我们为什么感觉“卢沟桥孩童之问”如此难答?不仅仅因为它是华北的咽喉,更因为这座桥有“显赫的身世”。卢沟桥距今800多年,康乾两帝题词,501尊石狮,“卢沟晓月”之美景,显示出她的贵族门庭。然而,过去越是显贵,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就越显屈辱。

今时今日,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这样的时候,我们是自我感觉良好,还是重新审视我们的屈辱、反思我们的失败呢?

流于前者是“人之常情”,做到后者却是“历史使命”。越是富裕,我们越是不能忘记过去的屈辱;越要强大,就越是要反思过去的失败。因为在“屈辱”和“失败”这样简单的字眼背后,是千万人民的生命被无情虐杀,是锦绣河山上的硝烟弥漫。

每一年,那些特定的日子,都会出现或组织或自发的祭奠英烈活动。每年的清明、7月7日、9月18日、9月30日、12月13日,能在这样的日子想起那些“事变”以及事变中牺牲的人们好像仅仅表明我们从未忘记,但是怎样才能避免将纪念活动流于形式呢?怎样才能将启示刻于内心、落于行动呢?或许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失败很容易,承认失败也很容易,因为那些已经是既成事实。然而,一次次反思失败,一次次回忆屈辱,一次次揭开好像愈合的伤疤,一次次痛彻肺腑,才能痛定思痛,也才能不骄不躁,奋发图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