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螺母难倒老师傅,这样的尴尬何时休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王残阳责任编辑:董玥
2017-03-31 16:35

军事装备通用化标准化:

不能再让一个螺母难倒老师傅

■王残阳

曾经,这样的尴尬相信很多身处基层一线的战友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某船官兵在对工作艇动力装置进行保养时,不慎将一枚螺母掉落海中。结果,因该型螺母制式特殊,维修保障的老兵翻遍了仓库、乃至找遍了驻地的五金店都没有找到配套的,最后不得已去了生产厂家,这才找到一枚螺母安装上去,工作艇因此“停摆”两天。

某连队外出驻训,七零八碎的保障设备,军械员要带上一大堆。别的不说,光是那各型用电装备的充电器就各不相同,每次充电都要插满插线板、摆出“八卦阵”,理清缠绕在一起的电源线就颇费功夫……

这些年来,我军军事装备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相继列装,一些“杀手锏”武器研制取得突破,军事实力极大增强。但在一定程度上,我军部分军事装备型号繁杂,硬件不匹配、系统不配套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军事装备的通用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野战数字化加油站为驻训陆航部队战机加油。 李清军 摄

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军事装备更新换代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目前我军部分装备新老并存、多代同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装备,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实际使用中的优化设计,也会使用截然不同的配件。要想让这些“老中青”把歌唱在同一个调上,实现不同时期装备的通用化、标准化,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也有顶层设计的原因。过去,军事装备研发缺乏通行的标准,由不同军兵种、不同系统、不同业务线分散研制、多头配发,自然就会出现硬件互不通用、软件无法联通的问题。

还有利益“藩篱”的原因。曾经有媒体报道过一个连队文书,自行研制出万能充电器,可同时为连队多种同类型装备充电。可见,这并不是什么难事。那为何这么多生产厂家却没有动力去做?说到底还是因为某一系统的利益“藩篱”,各用各的标准,各占各的一亩三分地。这样的后果是造成了浪费,阻碍了民间先进技术进入军事装备领域,降低了体系作战效能。

推进军事装备通用化、标准化建设,是世界一流军队的普遍做法,也是历经战火硝烟检验得出的宝贵经验。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只有破除思想观念的“坚冰”、打烂林立的技术“烟囱”、打破体制机制的“壁垒”、降低民营高科技企业准入参与的“门槛”,才能真正实现“攥指成拳”,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