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伴随保障这事儿,明朝就有了?

来源:现代后勤微信公众号作者:赵丽 张连松责任编辑:董玥
2017-03-31 17:02

据考证,我国历史上第一支专业化的后勤机动保障部队,是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在蓟州、昌平、保定一带编设的辎重营。此前,军队后勤保障一直采用秦汉模式——军队只管打仗,不设专门的后勤系统,行军作战所需的给养主要靠皇帝临时任命的官吏组织民间力量实施保障。

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危害东南沿海20余年的倭寇之患被基本扑灭后,抗倭名将戚继光受命北上,总理蓟州、昌平、保定练兵事务。从此,戚继光又开始了他40年军事生涯中的又一辉煌起点——练兵固边。

戚继光上任后研究敌情认为,要战胜蒙古军队这样以骑兵为主的高度机动强敌,必须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并且要使后勤保障跟上战斗部队的发展,实施机动保障。为此,戚继光连续三次上书朝廷,请求在传统步营的基础上,增加车营(即炮兵营)、骑营和辎重营3个兵种,形成车、步、骑、辎4大兵种协同作战的格局,改变明军以步兵和防御作战为主的编制体制。

关于辎重营的作用,他在《议建辎重营》奏折中提出,蓟镇的军士每人只骑一匹马,没有驮载粮秣物资的部队随行,只能依靠随身携带的干粮维持给养,导致作战部队难以实施长途机动作战,为此,他建议设立辎重营,平时备足粮草,战时随作战部队机动,担负行军中的供给保障任务。

根据这一设想,戚继光开始编设3个辎重营,每营编设1120名官兵,配备炮车80辆,指挥车、鼓车、元戍车各1辆。每辆车可装载米豆等粮食12石5斗。这样,1个辎重营所带的给养可供1万人马食用3天。如果加上士兵自己携带的干粮,就可以保障整个部队6天的粮食供应。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为了保证安全,戚继光还为辎重营配备了土枪、土炮等作战武器,增强其自我防卫能力。由此可见,戚继光的辎重营已完全超出了传统的单纯供应粮草军械的后勤保障单位的框架,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战斗化的后勤部队。对于这种以辎重车营为主的伴随保障,《武备志》评论说:“师行常饱而敌忾不销,全赖于此”。

在设立辎重营进行伴随保障的同时,戚继光还根据北部边防的地形特点,在一些要地修建大量隐蔽的军用后勤仓库,储备粮草、军械等物资,以供部队机动作战时对辎重营的后续补给。据史料记载,戚继光运用“积钱谷、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的谋略,沿长城修建了上千座储备后勤物资的“空心台”,以备战时所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