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潇水之畔的烈士墓前,一面永远的34师战旗与永远的红34师师长相依相伴。
崎岖的山路,颠簸的担架,剧烈的疼痛。从昏迷中醒来的陈树湘恍然明白,自己这是被敌人押解着前去领功。“誓死也不能当俘虏!”他猛地从担架上坐起,蹭地撕开腹部的绷带,右手插进伤口,揪出了自己的肠子——
“啊!”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肠子被一扯两段,高大的身躯重重地滚落到了地下。待到敌人从惊慌中回过神来,陈树湘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这一幕发生在1934年12月18日,离陈树湘30岁生日还差一个月零12天——80年后,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高度赞扬陈树湘用生命壮举实现了生前立下的“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陈树湘,1905年1月30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福临镇一户佃农之家,10岁时举家流落到长沙城小吴门外陈家垅。1921年,与毛泽东、何叔衡等结识。1925年7月,20岁的陈树湘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参加秋收暴动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是毛泽东写于1930年新年的《如梦令·元旦》。此时,古田会议刚刚开过,新型人民军队定型,部队士气高昂,毛泽东心情大好。
“朱毛红军”很快在闽赣交界处打出了一片红色根据地。1933年7月,在宁化与清流交界处的泉上之战中,担任团长的陈树湘一战成名,率部在雾阁地区设伏,全歼敌援兵一个团。8个月后,陈树湘被任命为红34师师长,指挥部队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击退了3万余国民党军的进攻。
红34师大都是来自闽西山区的贫苦汉子,以打硬仗恶战著称。长征开始前,被中央确定为全军总后卫。大部队转移,后卫师既要牵制敌人,还要阻击敌人,34师成了整个长征大军中承受危险最大的一支部队。
两个月后,34师在湘桂交界处的湘江之畔遭遇厄运——那是红军长征路上最为惨烈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