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通过国民党精心构设的第四道防线时遇到灭顶之灾:前方是设防堵截的桂军和湘军,身后是潮水般涌来的中央军,红军被死死压在宽30公里、长80公里的椎形地带……在敌人的炮火中如同裹进了“绞肉机”——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红三军团4师一天之内战死两个团长;端着刺刀的敌军甚至冲进了红一军团的指挥所……
此刻,掩护大部队转移的红34师阵地上,惨烈程度甚至超过了湘江岸边。追剿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曾是34师的老对手,早在苏区反“围剿”战斗中就几度吃过陈树湘的败仗。这一次,周浑元决心靠着强大的火力支援一洗往日的耻辱。头顶上飞机的狂轰滥炸,燃烧弹把阵地烧成一片火海。面对几倍于已的国民党军,陈树湘指挥官兵沉着应战,打退了周浑元部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陈树湘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为大部队过江争取时间。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
苦战5天5夜,虽然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涉险过江,8.6万人的长征大军却锐减至3万余人。等到34师一路杀到湘江边,渡桥已经被敌人炸毁。本来,34师有机会免遭厄运。然而,长征之初大搬家式的撤退捆住了红军大部队的手脚,也失去了一次次稍纵即逝的战机。
清澈的江水变成了红色。湘江,成了长征的灾难之地。
“滇军黔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凶如狼。”脱离大部队的34师同时陷入桂军湘军两支虎狼之师的重重包围。孤军作战,人地两生,几番苦战之后,7000人的34师仅剩不到300人,师团的主官也只剩下师长陈树湘、代理师参谋长王光道和100团长韩伟3人。
陈树湘决定绝地突围:“老韩,你带着师的主力继续往东走,翻过这个山脚,往东返,回到湘南去!”
陈树湘让韩伟率100团200人的主力突围,自己带领行动不便的伤病员留下来阻击敌人。
韩伟怎能答应:“你是师长,34师只要你还在,这个师的番号就在,还是你带着主力往东返!”此时此刻,谁都知道,留下来掩护意味着什么。几十年后,韩伟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是从井冈山开始就生死与共的两位老战友唯一一次争执。
陈树湘把眼一瞪,让韩伟服从命令。分手时刻,两位战友留下生死约定:万一突围失败,就为苏维流尽最后一滴血。
韩伟带领的200人突出重围时仅剩下30多人,危急关头,从广西灌阳西山乡和兴安漠川乡之间的大江岭跳崖求生。而处境更加危险的陈树湘率领余部继续在湖南道县的莽莽大山中与敌人周旋,身负重伤后仍然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真到最后弹尽粮绝,不幸落入敌人手中。
大难不死的韩伟跳崖后落在一根树叉上,被敌人抓去关进了监狱,抗战爆发后被释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屡立战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6年,老人含泪写下了《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一文,那是红34师血洒湘江壮烈一幕的最真实纪录。
1992年,韩伟将军生命垂危之际,叮嘱子女,不论陈树湘的遗体埋在哪里都要找到,都要定期去祭奠。而韩伟自己,则把最后的归宿选择在了闽西,他要去那片红34师诞生之地等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7000战友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