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筑起“地下长城”的导弹工程部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胡良 黄武星责任编辑:董玥
2017-04-13 15:27

二、在“地下长城”读懂“什么是使命,什么是担当”

初次走进坑道的人,面对龇牙咧嘴的怪石残岩、震耳欲聋的机械轰鸣、呛人肺腑的油烟粉尘,心里都有些发怵。不少官兵在入伍之前绝没想到,自己将面对的是这样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别样军旅。

山的那边,是霓虹闪烁,车水马龙,欢歌笑语;山的这边,是潮湿阴暗,孤单寂寞,危险劳累。同一片蓝天下,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可是,2年、5年、8年,甚至十几年过去了,更多的人还是在工地和营区“两点一线”的枯燥乏味、白班与夜班周而复始的繁重劳动中选择留下来,并且军龄越长的官兵越是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地下长城”。一些官兵甚至把灿若夏花的生命与“地下长城”融为一体,化作官兵心中一座座闪亮的丰碑。

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之初,有一位叫王文强的北京籍战士走进工程部队。他的父母都是在枪林弹雨中经历过生死磨难的老红军。作为开国将军的父亲毅然把最小的儿子送到施工一线。一个没有星光的夜晚,坑道掘进出现塌方,担任掘进班班长的王文强为掩护战友安全撤离,21岁的年轻生命被坚硬冰冷的险石瞬间击碎,成为上至将军、下至士兵心灵深处永远抹不去的悲痛。

青山埋忠骨,热血铸长剑,英雄的衣钵并未远去。2004年5月28日,时任该旅前身部队六连连长宋红杰带领班组装修作业时突发险情,5名战士相继晕倒在作业面上。宋红杰接连奋力背出5名战友,用尽全身力气爬出作业面向洞外战友发出最后的求救信息。5名战士得到及时救援,宋红杰却将年仅28岁的生命定格在了“地下长城”里。

也许那些逝去的先辈,第一次走进坑道,和大多数人的感觉是一样的吧?他们是怎样在岩层深处找到意义,甘愿把数载青春悄悄隐入深山?又是什么支撑着“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他们,在如此艰辛危险的岗位上点亮“精神高地”?先辈鲜活的事迹,成为该旅官兵用热血和生命筑就“地下长城”的鲜活教材。该旅还广泛宣扬“全国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章雷、“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刘春雷、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张帆等先进典型,引导官兵用英雄模范的精神火炬照亮军旅人生。在那属于“地下长城”的时空里,总有一种血脉基因被唤醒,总有一种磅礴力量被激活,让一代代年轻官兵懂得了什么是军人使命,什么是为国担当。

官兵在施工坑道进行浇注作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