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王成”背后还藏着志愿军的炮战秘密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白孟宸责任编辑:董玥
2017-09-29 19:29

志愿军炮兵的眼睛——英雄王成与步谈机员

■白孟宸

2017年9月27日23点20分,刚刚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全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刘世龙先生在长春去逝,享年八十八岁。刘世龙老师一生佳作颇多,《刘三姐》中阿牛哥、《鸿雁》里雷锋式的邮递员李云飞都已成为永恒的经典。但作为一名“为创作兵的形象而奋斗”的抗战老兵,刘世龙老师在银幕上塑造的最为成功的角色,非《英雄儿女》的王成莫属。一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让几代人真切体会到了志愿军指战员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大炮的眼睛

历史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抗美援朝时期由志愿军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七师步谈机员于树昌烈士在1953年夏季反击战坚守281.2高地战斗中喊出的。

当时于树昌身背步谈机随一个连夺占281.2高地。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于树昌用这台呼号为“8251”的步谈机不断调动炮兵对攻上阵地的敌人进行打击。《英雄儿女》中王成坚守阵地时要求重炮向自己固守地堡周围50米甚至30米范围射击,最终在敌人围住地堡后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要求,同于树昌在牺牲前与团指挥所的通话几乎一字不差。

《英雄儿女》电影剧照

现实中,于树昌也在高喊“祖国万岁,向我开炮”的同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找到于树昌生前坚守的地堡,发现地堡一半已被炸塌,步谈机已经被炸坏,就散落在烈士遗体前。

作为一名步谈机员,于树昌和王成在战场上最主要的武器,是由天津无线电厂在1951年参考美制SCR300跳频步谈机设计的702型背负式跳频步谈机。这也是中国第一台自主品牌的军用步谈机,据曾参与赶制702型步谈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志鹏回忆,该型步谈机产量超过8000部,作用距离超过15千米,从工厂直接送到战场,受到部队的广泛欢迎。

702步谈机(资料图)

步谈机员。图自《解放军画报》1960年4月刊封面。

步谈机员的日常任务,是保持基层单位与上级机关的无线通讯。有了步谈机,志愿军基层部队可以更好地发挥我军轻步兵擅长独立作战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步谈机员使得志愿军炮兵拥有了可靠的眼睛,日趋专业化的炮兵分队在前线炮兵观察员的配合下,真正成为可以与敌人进行对等作战的战争之神。

《英雄儿女》中王成和现实中于树昌烈士根据敌人情况,呼叫炮兵对目标发射弹群的战术,实际上是一战时出现的炮兵间接瞄准射击技术中比较经典的战法。间接瞄准是相对于直接瞄准而言的,在间接瞄准时,火炮实际上瞄准了与目标不同的瞄准点,想要炮弹准确命中目标,就必须准确知道火炮和目标的相对位置以及炮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炮兵将山炮拆开,把沉重的炮零件扛到阵地上去。(资料图)

一般而言,间瞄射击需要依赖专业人员,并且预先对射击目标区进行大地测量,标定瞄准参考点,例如电影中刘世龙老师扮演的王成数次要求向四号目标开炮,这个四号目标以及步谈机员所在的地堡都是后方炮兵预先进行过测量甚至试射的瞄准参考点,炮兵已经明确知道将火炮转向具体方向,炮口抬高相应角度就一定可以使得发射的弹群覆盖目标点。

当要打击的敌人出现在瞄准参考点附近时,位于前线的炮兵观察员,例如王成和于树昌烈士这样的步谈机员,就要根据目视测量向炮兵报告目标与参考点的相对距离和方向,炮兵根据这一信息进行计算,调准火炮。如果进行试射没有命中,炮兵观察员要根据炮弹落点协助炮兵进行多次修整,最终保证炮弹命中目标。因此,只要位于前方的步谈机员能够看清我军炮弹的落点,位于后方,无法直接看到敌人的炮兵就像有了一双能够透视战场的眼睛。我们的炮弹也会像长了眼睛一样飞进敌群,消灭来犯之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