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上的4万株白杨红柳,诉说着戍边人的“成绩”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李蕾 岳小平 等责任编辑:董玥
2017-12-18 17:20

播种绿色

种出38棵“戍边杨”

白杨树已经在厚山扎下了根,激励着官兵扎根边防保边疆。岳小平摄

1994年冬,一场暴风雪折断了栽种在连队门口那棵白杨树……这让杨军伤心不已,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得像个孩子。听闻哭声,连队官兵赶紧跑出营门,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以后再想看树,就真成了奢望。”

冒着风雪,官兵们在营区附近的荒地上挖了一个深坑,为这棵杨树举办了一场“葬礼”,并立下一块石碑做纪念。

那一夜,官兵们彻夜未眠……

受环境、气候、地质等条件限制,在高原种活一棵树,极为不易。又过了几年,团里专门从地方林业部门请来专家调研,希望改善营区附近的种植环境。根据专家的建议,官兵们开始了新的尝试。

当年,连队的老班长齐明休假归队前,专程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买了2株杨树苗。带着树苗,他还专门前往县林业局了解高原种植技术,在得知连队驻地的土壤因“碱性大”等原因不适宜种植时,次日,他又租来一辆毛驴车,从十几公里外的地方挖来一车泥土。

第三天回到连队,在连长、指导员的支持下,齐明带着班里的几名战士喜滋滋地把树苗种到了事先挖好的树坑里。埋土、浇水,还按照林业局专家的嘱托,在坑底撒上了厚厚一层羊粪保暖,只等着树苗快快扎根。

没想到,一个月过去了,这两棵树苗竟先后枯死了。齐明不甘心,第二年休假他没回家,直接到了县城附近的一个苗场帮工,学习各类林木种植技术,终于搞清楚了连队驻地“种不活树”的根本原因——在高原环境中,树苗难以从冻土中获得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栽种成功。

学到了这个“诀窍”,齐明再次买回2株杨树苗,和战友们一起种到了连队营区里。埋土盖草、包裹涂白、喷上防冻液,每隔半天来给树苗浇一次水……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夜以继日地精心呵护着“绿色生命”。

两个月后,其中一棵杨树抽出了新芽,连队上下一片欢腾,官兵心中的绿色希望被点燃了。此后10年中,按照这一方法,官兵们先后种活了38棵杨树。

2010年,团里将这38棵已长成“参天大树”的杨树命名为“戍边杨”。象征着生机和希望的绿色,终于永驻帕米尔高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