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发射营长”自我修养:让导弹千里点穴、一剑封喉!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蔡瑞金 等责任编辑:任爽
2018-06-25 20:09

“平时多练几手技能,战时就多几分胜算”

2017年7月,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隆重举行,这是火箭军成立后的首次精彩亮相。

罗寅生带领发射六营官兵驾驭新型“点穴利器”奉命出征,在滚滚铁流中,以威武雄壮的阵容、磅礴恢弘的气势,光荣地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也向全世界展示了火箭军“巡航导弹第一旅”的崭新风采。

东风浩荡惊寰宇,神剑出鞘扬军威。然而,为了这一精彩亮相,罗寅生和官兵们付出了超常艰辛。

训练场上罗寅生始终站排头。 冯根锁 摄

快速突击和精确打击是巡航导弹两项重要的作战能力。一次,罗寅生参加训练考核发现,技术分队完成导弹升级测试,时间越短,战斗发射就越快、突击能力就越强。

研战有道,才能胜战有数。为让手中“点穴利器”更快更准,罗寅生开始琢磨优化升级测试流程。这一消息传开后,在全旅上下引发不小反响。有的认为,导弹测试流程沿用已久,形成了固定的操作规范不能轻易改变;有的认为,上级对此已认可,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操作快一秒,胜算多一分”,罗寅生认为,备战打仗的事一刻也不能耽误!他与作训参谋踏遍所有阵地、拿着秒表一个个环节测算,将冗余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

经过训练论证,罗寅生将测试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为快速发射赢得了宝贵时间。经反复实践检验,某新型导弹技术阵地测试流程优化方案被火箭军定为新战标,一直沿用至今。

罗寅生在进行战前动员。 任方正 摄

“一门心思砺练思战研战、练战备战。”采访中不少官兵这样评价罗寅生。

这是一次全军战法创新集训,也是这支巡航劲旅首次成建制成规模展示整体作战实力。全军“王牌部队”云集,纷纷使出各自“看家本领”。旅领导把这一集训任务筹划交给了时任作训科科长的罗寅生。

“瞄准强敌,把战法具体到打击方式和打击目标上,有利于检验提高部队实战能力!”罗寅生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经数十次研判分析,创新提出一种新的训法战法。

通过上级联合评审后,他着眼从难从严从险摔打部队,提高官兵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梳理出30多个制约战斗力建设瓶颈问题,制定20多条加快实现战略能力跃升的措施,“逼”这支“导弹新锐”提升实战能力。

利剑佩身,沙场扬威。实射当天,该旅成功发射数发新型巡航导弹,发发实现“指哪打哪”、精确命中目标。此次演练标志着该新型导弹一剑封喉本领已展露锋芒,罗寅生和同事们探索的又一新战法得到“沙场检验”,成为新质战斗力增长的“新引擎”。

罗寅生与战友们研究作战区地形。 任方正 摄

新的军事训练大纲颁发后,对导弹部队夜训时间及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初,罗寅生主动向机关申请由他所在发射营开展试训规范任务。

“新质战斗力生成亟需趟新路”。为使新大纲要求落实到每一个训练课目、每一个操作战位、每一个参与要素,他把夜训细化为基础科目、技战术融合、全流程全要素综合演练等训练内容,在训练时间和标准上开展抗疲劳、抗焦躁、抗饥饿和倒时差训练。经过探索试训,“三抗一倒”新训法成了旅贯彻落实新大纲的有力抓手。

“平时多练几手技能,战时就多几分胜算”,这是罗寅生给官兵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一次野外驻训,天气骤变,下起瓢泼大雨。有人建议,出于安全考虑,训练先停一停。罗寅生却认为:“越有风险,越是练兵好时机。”

当天,他组织部队按级分类推开极限环境、极限效能、极限生理训练,对夜间陌生地域冒雨机动、深夜临时转换战场部署、夜间全流程多波次发射等课目进行强化训练,使部队极端天候条件下的实战能力不断提高。

官兵们在训练场上奋勇争先。 冯根锁 摄

翻开罗寅生军旅履历,他始终身处备战打仗一线,在深山密林潜心砺剑,戈壁大漠摆兵布阵,林海雪原对抗演兵,探索总结30多项战法训法成果,使“导弹新锐”精确打击能力、全域作战能力实现新跨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