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某卫星地面站主任张宁:大漠“牧星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梁蓬飞 吴旭 张能华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4-04-11 06:04

扎根边疆,闯出大漠戈壁一片天

这是一段让人揪心的夫妻夜话——

“这是我的银行卡密码,如果我有什么事,一定要照顾好孩子。”

“你别吓我,你要有事,我和孩子怎么办呀?”

2011年的一天深夜,脸色蜡黄的张宁,再也不想对妻子吕继红隐瞒病情:一连几天多次大量便血,走起路直打晃。

这是一个让人宽心的结果——

“你的肠道有很多溃疡点,只要注意饮食,还是能治好。”在吕继红的督促下,张宁利用到西安出差的机会,到医院查出了病根。

回首西北边陲20年,张宁一路走得很艰辛。

1994年7月,张宁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时,他在大学的女朋友是北京人,只要张宁愿意,就能留在首都过两人的幸福生活。

不料,得知部队招人,张宁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并递交了到边疆工作的申请。

因为这个选择,张宁的内心曾经备受煎熬:女友不愿意来边疆便提出分手,他只能接受;儿子5天5夜高烧不退,妻子急得大哭,他顾不上;接到母亲病危通知,他回不了家,等完成任务返回,见到的却是老人的遗像。

因为这个选择,张宁的身体一度每况愈下: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超负荷工作使他患上胆结石、肾结石、尿路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严重的胃肠病,体重骤降23公斤,至今吃饭一点荤腥不敢沾……

但也因为这个选择,张宁在大漠戈壁闯出了一片天,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收获了工作的快乐。

张宁也可以离开大漠,先后有4次到内地工作的机会但都被他放弃了。时至今日,当年与他同到喀什的11名战友,只剩他一人还在边疆坚守。

但张宁并不孤单,因为他的身边,有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北斗人”与他一起追逐梦想。

工程师祝如文、辛鹏飞,是第一批到地面站的80后大学生干部,浑身充满朝气,但对北斗导航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为此,张宁制订出周密的业务训练计划,每周二、四晚上,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将一个老师两个学生的课堂开了一年半,使两人成功转型。

激光测距室负责人欧天有,2007年从兰州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来到卫星地面站,因学非所用,一时感到迷茫。张宁因势利导,激励他在军营再上一次“大学”。2012年,总参某基地举行第一届军事比武,欧天有力挫群雄勇夺金牌,荣立三等功。

几个骨干的快速成长,没有让张宁停下育才的脚步,而是和党委“一班人”一起,努力把岗位平台打造为成才舞台。

导航专业新、无大纲、缺教材,张宁带领官兵编写7大类21项培训教材,选送50余人次到院所学习培训,使数十名80后90后技术干部成长为新一代“北斗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