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战迷彩
多重环境 竞相提高实战水平
数码迷彩因隐身成效显著,而备受各国兵家青睐。据有关统计,美国、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引进或掌握了先进的数码迷彩技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有加拿大“先进性能”数码迷彩、美国“多重环境”数码迷彩和约旦KA2数码迷彩等。
据称,穿着“先进性能”数码迷彩服的士兵,无论是静止,还是处于横向纵向斜向等运动状态,在180米以外距离上目视或在夜间采用夜视器材观察,均很难被发现。
“多重环境”迷彩服,可同时在沙漠、森林和城市3种环境下使用,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观测仪观察,伪装效果良好。当置于绿色森林中时,其整体呈现绿色;在开阔沙漠环境时,则整体呈现棕褐色,且随不同时段能自然融合于环境中。
KA2数码迷彩综合了美国、加拿大等数码迷彩伪装术的优点,并在远距离形成大迷彩斑点、在模拟反射和阴影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且自动化设计水平更高,实战化效果更好。
数码迷彩除应用于伪装服外,其应用范围还不断向作战飞机、以及海战和陆战等装备上拓展。在国庆60周年首都大阅兵上,我军数码迷彩成功应用于阅兵装备,为展现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国威军威,增添了一道道靓丽风景。
全域对抗 实现3D智能隐身
侦察之“矛”,隐身之“盾”,相克相生。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行动地域广,背景复杂多变,各种问题随之而来。可否创造一种能够在任何地形环境背景下都具备良好隐身效果的数码迷彩呢?据悉,美军率先提出了“一对多环境”的数码迷彩设计理念,并于2014年8月正式发布“天蝎二型”迷彩样式,历时12年的研发终于尘埃落定。新迷彩继承了原有的“多重环境”迷彩,突破以往的正方形单元特点,选用“刷状”“阴影线”“泥点”和“影迹”等更为丰富的设计结构,使斑纹更细碎,色块更丰富,能够更好地适应林地、荒漠和城市等各类作战地形背景。
同时,国外某装甲工程公司还研制出了一种3D迷彩伪装系统,材料面板具有三维凹凸随机图案,不仅能模拟复杂立体背景的纹理结构,而且具有红外阻隔和雷达吸波性能。
作战装备快速机动过程中,欲实现与地形背景的“动态融合”,一直是迷彩技术追求的目标,数码迷彩由被动“静态”式伪装,向主动“动态”式伪装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目前,量子隐身超材料、光源动态显色、环境背景光谱感知等高性能仿生伪装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至高发展目标提供了可能。
据悉,德国奔驰公司在其燃料电池车上覆盖一层柔性LED显示屏,装上数字摄像、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后,可在车身上显示复杂背景图像,实现可见光自适应隐身。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采用“电子墨水”技术设计出主动成像智能系统,通过车体嵌入电子传感器,可把周围环境影像反向投影到车体外部,可随时适应环境变化而变化。可见,现代迷彩术招法多多,战时能迅速藏匿于自然景色中,令对手难觅踪影。
(《解放军报》2014年12月1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