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战场的对日作战和山西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责任编辑:菅琳
2015-09-23 22:24

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依仗其军事上的优势,对华北和华中等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下,国民政府统帅部调动全国军队,同时在北线和东线战场实行防御战略,抵抗日军进攻。八路军和新四军分属第二、第三、第五战区战斗序列,分别参加了各战区的防御作战。但是,在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推动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贯彻,是一个极端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着重从军事上、政治上创造实现全面抗战的条件:一方面,精心地部署八路军进行战略统一下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包括在有利条件下集中兵力消灭敌人兵团),指导其实现从国内正规战争到抗日游击战争的转变;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以极大的努力推动国民党改变错误政策,组织和动员全国民众,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正确的对日作战方针。

1937年9月中下旬,沿津浦铁路、平汉铁路南下的日军,分别占领河北沧州、保定等地。沿平绥铁路推进的日军进入山西北部,占领天镇、广灵、大同。阎锡山指挥的晋绥军纷纷向雁门关方向撤退。进驻五台的八路军总部指示第一二○师从西面驰援雁门关;第一一五师从东面配合友军作战,对从灵丘增援平型关之敌实施攻击。9月22日,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一部首先从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23日和24日在平型关正面及团城口与中国守军发生激战。9月24日,第一一五师主力冒雨由冉庄向平型关东北的白崖台前进,在小寨村至老爷庙公路附近山地设伏。9月25日晨,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区。八路军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突然发起猛烈攻击。八路军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对陷入混乱的日军实行分割、包围,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9月24日至25日,担任钳制、阻击任务的第一一五师独立团,截断涞源、灵丘之间的交通线,在腰站地区打退日军增援部队的多次冲击,歼敌300余人。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在平型关战斗中,由于正面布防的友军没有按预定计划出击,失去了消灭更多敌人的机会。平型关正面的日军得到从浑源南下日军的增援,稳住了阵脚。同时,内长城线上的日军突破茹越口和阳方口,从东西两侧向雁门关迂回。10月2日,雁门关失守。阎锡山为挽救山西战局危机,保卫太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蒋介石急调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率部驰援。10月6日,毛泽东致电在太原的周恩来等,要他们转告国民党军事当局:敌人占领石家庄后,必将向西进攻,故娘子关、龙泉关两点须集结重兵,实行坚守,以利太原以北作战的胜利。阎锡山等根据日军分三路南犯的态势,把作战部署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地区,并将主力用于中路的正面防御。经商定:中路归卫立煌指挥,右翼各军(包括一部分国民党军队)归朱德、彭德怀指挥,左翼归杨爱源指挥,负责守卫石岭关和太原的预备军归傅作义指挥。周恩来参加了忻口战役的作战研究。他考察了这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后提出,着重正面防堵损失必大,而胜算小,建议中路地区以少数兵力钳制敌军,加强侧面部署,以主力向东北代县方面出击,可收阻敌向南突入之效。但这些意见未被阎锡山等全部采纳。10月13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和战车掩护下,强渡云中河,向忻口西北主阵地南怀化发起猛烈攻击。中国守军阵地工事被毁,部队伤亡惨重。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战斗异常激烈。在连日鏖战中,中国军队给日军以很大杀伤,但自身也损失很大,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骐、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等在前线督战时相继牺牲。

为了配合和支援友军的正面防守作战,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于晋东北袭击张家口至广灵、代县的交通线,并派独立团和骑兵营向察南、冀西出击。第一二○师主力于晋西北袭击忻口至雁门关、宁武至大同的交通线,并派雁北支队向长城以北出击。当忻口正面激战时,第一一五师和第一二○师各部积极配合,在敌人侧翼和后方频频出击,多次截断敌后方主要交通线,击毁日军大批运输汽车,袭击敌增援部队,收复一些县城,使日军侧背受到严重威胁,并不能及时得到粮食、弹药的接济。10月17日,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贵部林师及张旅,屡建奇功,强寇迭遭重创,深堪嘉慰。”(电文中的“林师”,指林彪为师长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张旅”,指张宗逊为旅长的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进至崞县、代县之间,袭扰敌军。该团以第三营为主力于10月19日凌晨袭击代县阳明堡日军飞机场,毁伤敌机20余架,消灭敌守备队100余人。八路军各部的积极作战,削弱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迫使敌人不得不以相当兵力守备后方,这就大大减轻了忻口正面国民党守军的压力。

忻口战役进行中,沿平汉铁路南下的日军于10月10日占领石家庄后,迅即沿正太路西进,从东面威胁太原。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率三个军在娘子关南北一线设防。10月18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部率第三八六旅进到正太路南侧平定地区,执行配合友军侧击敌人的任务。国民党军队不能有效阻止敌人的进攻,10月26日,被迫放弃娘子关,全线后撤。日军迅速占领平定、阳泉、昔阳一线。根据战局的演变,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率第一一五师师部及第三四三旅由五台南移,经盂县、寿阳过正太路进抵和顺县。10月22日至11月初,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后在平定县和昔阳县进行七亘村、广阳、黄崖底等战斗,取得胜利。由五台山地区南移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昔阳西部、广阳地区伏击向榆次运动的日军。这些战斗,共歼敌2000余人,缴获一批武器、马匹和物资,有力地阻击了日军的前进,并协助国民党军曾万钟部、邓锡侯部和王奇峰骑兵第四师等突破日军的包围,脱离险境。但是,由于从娘子关退守的友军缺乏统一指挥,不能组织新的有效防御,日军遂节节推进,对太原和忻口形成大包围。11月2日,卫立煌下令撤离忻口阵地。11月8日,太原失守。忻口战役历时一个多月,歼敌2万余人。它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战役。

华北战场的战略防御作战,较好地实现了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共产党不仅提出关于作战方针的正确建议和意见,而且还以八路军积极有力的实际作战行动,配合和支持了友军的正面阵地防御。尽管国民党统治集团听取了共产党及其他有识之士的一些正确意见,但并没有改变其基本的路线和方针。它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对正面进攻之敌进行消极的阵地防御,很少使用较大兵力实行运动战,因而不能主动地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尽管担任正面防御部队的许多官兵怀着爱国热忱,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受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战略方针的束缚,难以充分发挥战斗力。国民党军队不断陷入被动,节节败退。在太原失陷以前,平绥铁路方面的日军占领了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平汉铁路方面的日军已占领顺德(今邢台)、邯郸,进抵漳河一线;津浦铁路方面的日军突破德州的防御阵地,进抵惠民、临邑、高唐一线,准备进攻济南和青岛。日军控制了太原——石家庄——德州一线的华北广大地区后,将作战重心逐渐转移至华中战场。

太原失守前后,日军继续向华中、华北等内地进攻。为了坚持华北持久抗战,支持全国战局,1937年11月13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周恩来、刘少奇等,要求八路军进一步发挥独立自主精神,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力争山西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成为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扩大自己,多打小胜仗,振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促成改造国民党,改造政府,改造军队,克服危机,实行全面抗战之新局面”。按照既定部署,八路军在积极配合友军作战的同时,又相机执行自己的战略展开任务。第一一五师一部依托五台山建立了晋东北的战略支点;第一二○师依托管涔山建立了晋西北的战略支点;第一二九师依托太行山建立了晋东南的战略支点。到1938年春,第一一五师另一部依托吕梁山建立了晋西南的战略支点。这就为开展华北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创造了前进的战略基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