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事思维变革引领军事创新实践

来源:国防报作者:李文清责任编辑:菅琳
2015-12-10 00:06

拓展新型军事思维方法

列宁认为:“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是思维方式具体而集中的体现。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思维方法拓展的趋向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侧重于进行要素分解和个体要素分析的要素思维转向基于军事系统整体对抗的要素关系、系统结构等问题思考的系统思维;二是由单向度的线式思维转向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多元化要素间复杂互动关系的矩阵式思维;三是由程序化、规则化的程式思维转向基于虚实二元作战空间的、建立在信息优势基础上的具有非线性、跳跃性特征的动态思维;四是由以人脑思维为主转向人机结合、定性定量结合的思维。目前,计算机在一定限度内已可以替代人脑进行思维,呈现出思维行为化的特征;五是由从“传统”中找答案、从“战例”中找办法的守成思维转向“一种理论指导一场战争”式的前瞻思维。

恩格斯曾深刻指出:“现在未必能再找到另一个像军事这样革命的领域。……技术每天都在无情地把一切东西、甚至是刚刚开始使用的东西当作已经无用的东西加以抛弃。”军事思维活动是围绕战争制胜这个目的,多种思维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试图找到一把“万能钥匙”是不现实的,这里提到的方法仅是提供一个“参照系”,实际的、具体的、个别的军事思维实践要在此基础上发挥和变通。

积聚新型军事思维实践

军事思维总是一定作战指挥实践活动的产物。实践的规模和水平,实践方式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思维能力的高低和科学化程度。当前,美军主导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形态,而且几场局部战争也是在实力悬殊的“代差”对手之间进行的,战争全貌并未展现。这种在西方思维方式作用下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我们是不是在用东方文化和机械化思维双重影响下的军事思维来解读?得到的是不是信息化战争较为真实的形态?认识成果是不是未来的发展走向?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军事思维实践的形式概括表现为:在学习研究中实践,实现知识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跃升,释放知识力,扩展思维力;在日常工作中实践,培养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保持和增强思维的活力和创造性;在基于信息系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实践中提高军事思维的运用水平;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实践,努力使军事思维之花结出创新发展之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