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责任编辑:菅琳
2016-01-18 11:12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以其精锐力量与美、英等国进行海上作战,并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的进展。到1942年4月,日军已占领菲律宾、泰国、马来亚、缅甸等美、英属地和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以及英占中国香港地区,并把进攻矛头指向印度和澳大利亚。

这一时期,中国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如果把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统计在内,1941年12月,中国共抗击日军35个师团,计138万人,占日本陆军总人数的65%。到1943年12月,由于南洋各国抗日战争的发展,日本在南洋的兵力由1941年12月的10个师团增加到23个师团。但中国仍抗击着日军39个师团,约128万人,占日军师团总数的55%。中国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依存策应,敌后战场给正面战场以极大的支持配合,对中国抗战的胜利和战后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1年12月,为配合在东南亚对美、英军队的攻势,日军第三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阻挡住日军的强攻,同时以主力向日军侧翼及后方交通线反攻,终于击败日军的进攻,毙伤日军5.69万人,取得第三次长沙战役的胜利。此时,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抗击大量日军,1941年、1942年两年之内作战4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达27万余人。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支援了美、英军队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1942年2月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称赞说:中国军民不顾极端劣势,抵抗装备远为优越的敌人,进行了将近五年的自卫,给了其他盟国的人民及战斗人员一种鼓励。美国军事评论家威尔纳曾说:日本的后方充满了中国的游击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一个地方的游击战能够担当游击战在中国将要而且能够担负的战略任务”。中国为盟军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重要基地,直接支援与配合了其他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从1942年4月起,中国先后为盟国提供昆明、成都、桂林、衡阳、衢州等地机场,以轰炸沿海日军船只和日本东京及其附近的战略目标,并积极营救盟军飞行员,直接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中国还给美国提供了7.4785亿美元的桐油、锡矿和钨矿产品;给英国提供了1.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为配合美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进一步加强了在吴淞至宁波沿海及沪杭铁路沿线地区的攻势。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美、英、苏等国对中国抗战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视。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政府同时表示,愿意废除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及其他有关特权。随后,中美、中英分别举行关于废旧约订新约的谈判。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新约(即《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署。美国、英国在华治外法权的废除,是中国人民长期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及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一个重大胜利,也是抗战时期中外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当然,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要取得实际上的真正的平等地位,还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去努力争取。但是,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至少使中国在法理上获得了独立平等的地位,在精神上打碎了不平等条约加在中华民族身上的沉重枷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1月25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庆祝中美、中英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全国人民也纷纷集会,热烈庆贺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