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研究,提升战斗力的“思维引擎”
——第54集团军连续16年开展军事理论创新的行与思
作战地域:外区某训练基地;作战对手:外区专业“蓝军”……面对即将到来的跨区对抗任务,第54集团军某旅官兵不露丝毫怯意。
今年年初该旅受领任务后,围绕此次“作战”的重难点问题,组织精干力量展开专项研究攻关,形成10多个课题成果,显著增强了练兵备战的针对性。
军事理论创新研究是第54集团军每年雷打不动的1号军事工作,至今已连续坚持16年,成为驱动该集团军作战准备的“思维引擎”。
16年长抓不懈,一路上“思想突围”,他们有何收获?又有何体会?
作战理论是牵引转变的灯塔
“没想到被对手追了一晚上,连续4次被迫转移……”某通信团无线电连班长孙启阳难忘一场夜间实兵演练的尴尬——
集团军要求各单位强化夜训,有的指挥员提出:通信车设备精密,通信兵抓夜训,关键是把“微光操作”练过硬!
为此,孙启阳披星戴月,在各类面板、线缆间苦苦摸索,终于练就了一手精准“盲操作”的本事。
原本期待在演练中大展身手,可事与愿违,车载电台开机不到1分钟,听筒里就传来了刺耳的干扰声。
撤收转移,“敌”侦搜力量如影随形,为避免遭到定位摧毁,整整一个通宵,全班都疲于躲藏,没发出1条作战信息。
复盘时,参加集团军“夜战夜训理论攻关”归来的团作训参谋任玉柱道出玄机:“夜间,电离层变化明显,微光操作看似隐蔽,但发出的‘电磁动静’却很大,很容易被对手察觉。”
不能看透信息化条件下的黑夜,还奢谈什么“拥有今晚的月亮”?摸准了夜战形态之变,练兵视界随之大开。电磁隐蔽伪装训练、频谱监测训练、特殊信号分析研判训练……“夜间作战通信保障问题”研究中形成的一批新战法,冒着热气相继进入该团夜训场。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个道理不用多讲。关键是,战争形态正在加速演变,打仗如何摆脱固有经验的束缚?”集团军领导感慨道:军事变革浪潮汹涌,抓好军事理论研究创新,就是为训练指引航向,避免犯下南辕北辙、刻舟求剑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