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第五维战场空间的“拓展者”,太赫兹在军事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铸就反恐作战新利器
如果问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最怕的是什么,那答案肯定是路边炸弹,防不胜防的路边炸弹,成了驻伊美军不寒而栗的“头号杀手”,以至于让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迈克尔·哈吉认为:“这种相对低级的武器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一个标志。”
太赫兹的“穿墙术”或许能够扭转这种局面,它不仅能够探测隐蔽在墙后的武器、伪装埋伏的武装人员,还能够显示沙尘或烟雾中的坦克、火炮等装备,从而有效提高部队巷战能力。

太赫兹人体扫描安检系统
此外,太赫兹成像技术在塑料凶器、陶瓷手枪、塑胶炸弹、流体炸药和人体炸弹的检测和识别上,更是“明察秋毫”,利用强太赫兹辐射照射路面,还可以远距离探测地下的雷场分布。如此,士兵们不需要再靠近可疑地段或人员便可以对其进行检查。与耗资较高、作用距离较短、无法识别具体爆炸物的X射线扫描仪相比,太赫兹成像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已经初步应用于检查邮件、识别炸药及无损探伤等安全领域。
让隐身兵器无所遁形
众所周知,雷达主要靠接收目标的反射信号来发现目标。如果目标表面能使雷达波被吸收或散射,就可大大减小被发现的概率,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因此,通常所说的隐身技术主要是靠形状、吸波涂层、形成等离子云吸收或改变雷达波的传播方向来实现隐身的。
而处于电磁频谱过渡区域的太赫兹则是集众家优长于一身。一方面,它的波长远小于微波与毫米波的波长,因而可以用于探测更小的目标和更精确的定位;另一方面,它又包含了丰富的频率,有着非常宽的带宽,能以成千上万种频率发射纳秒以至皮秒级的脉冲,大大超过现有隐身技术的作用范围。
因此,不管是面对形状隐身、涂料隐身,还是等离子体隐身的目标时,都能让它们“无处遁形”!太赫兹雷达作为未来高精度、反隐身雷达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军事上定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开辟战术通信新领域

我国早些时候研制的太赫兹雷达系统成像实验收发信道样机系统(资料图)
在无线通信发展百余年后的今天,军事通信领域500MHz~5GHz频段资源已日趋稀缺,未来量子通信技术虽值得憧憬,但目前仍有些遥不可及。而太赫兹这一曾被“遗忘”的波段,集成了微波通信与光通信的优点,具有传输速率高、容量大、方向性强、安全性高及穿透性好等诸多特性,在军事通信应用上的前景诱人,已成为各国挖掘开发的热点。
首先,太赫兹的频段比现有微波通信要高出1~4个数量级,这也就意味着它可以承载更大的信息量,轻松解决目前战场信息传输受制于带宽的问题,满足大数据传输速率的通信要求。据科学家预测,利用太赫兹通信技术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速度,理论上可以高达每秒100千兆位。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将来利用太赫兹无线网络传输高清影像资料,也许只在弹指一挥间。
其次,太赫兹波束更窄,具有极强的方向性、更好的保密性、较强的抗干扰性和云雾及伪装物穿透能力,可以在大风、沙尘以及浓烟等恶劣的战场环境下以极高的带宽进行定向、高保密甚至明码军事通信。
中国军网“新闻策划组”出品
策划:曲延涛
作者:宗禾君
编辑:韩新新
编审:陈 利
综合:解放军报、新华网、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