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身体问题不能继续助学,86岁的他选择"裸捐"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卜金宝 严满伟 薛飞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11-02 05:01

67年前,一位19岁的年轻战士参加解放湖北恩施的战斗,从此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多年来,他全身心投入捐资助学事业,捐款30余万元,与学生通信1000余封,帮助60多名学生完成学业。今年9月,86岁的他将毕生积蓄50万元一次性捐出……请看离休干部庄普之倾情助学的心路历程——

人生的第二个战场

■本报记者 卜金宝 特约记者 严满伟 薛飞

庄普之和他资助的部分学生的通信。薛飞摄

今年9月27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细雨蒙蒙。一场特殊的仪式在当地唯一的省重点中学恩施高中举行——南京政治学院离休干部庄普之为学校捐款50万元。仪式后的报告会上,数千名学生聚精会神聆听庄普之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讲述一名老战士始终心系人民的高尚情怀,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赤子情深,他用人生晚霞,照亮曾经战斗过的热土

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但蒋介石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悍然发动内战。在武汉念高中的庄普之受共产党人的影响,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1949年11月,“西南战役”打响。庄普之所在江汉军区独立二旅进军鄂西,从巴东过长江,在野山关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战斗。之后部队势如破竹,将红旗插上恩施城楼。

恩施解放后,为支援解放西南,庄普之所在部队组织了“剿匪征粮”工作。在这个4省交界的地方,他们随时要面对土匪和国民党散兵的袭扰,条件异常艰苦,庄普之患上了“打摆子”,发着高烧,当地群众为部队提供了担架,还送来了粮食,帮助部队渡过了难关,也帮助庄普之战胜了疾病。

“是恩施的人民群众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庄普之从此与恩施结下了不解之缘。

往后的岁月,庄普之跟着部队走南闯北。被授予上尉军衔那年,他主动要求到边防部队当兵锻炼,参加了西藏平叛作战。之后又在海南、长沙和南京工作数十年。尽管饱经战争风雨,转战大江南北,却始终牵挂着恩施这片热土。

走上南京政治学院的教员岗位后,高中还没毕业的庄普之负责向年轻人传道授业。小时候因为战争原因没有条件读书,为人师后他始终感觉知识的匮乏,为此他如饥似渴地恶补文化知识课程。为了住上单人宿舍,给自己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他甚至想到了提前向组织递交结婚申请书。

1987年,庄普之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他外出的第一站便是恩施。走在青江边,庄普之纳闷:为什么很多正值学龄的孩子们在街头巷尾叫卖蔬菜?原来因为凑不齐学费,大部分农家子弟就此离开了校园。

这次恩施之行,促使他下定决心:把资助恩施山区的贫困学生作为下半辈子的事业,作为他人生的第二个战场。

几经周折,庄普之资助了恩施高中1994级6班学生陈英明。1997年盛夏,消息从湖北恩施传到南京——陈英明以666分作为恩施州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

接到喜报,庄普之那份喜悦,不亚于当年打了一场胜仗。

从此以后,老人助学的脚步再也没有停下。22年来,庄普之先后帮助60多名学生完成学业,资助款达30余万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