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无冕“将圣”三年后被补授上将军衔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陈浩 袁馥蓉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11-18 05:54

1958年2月15日,再过两天就是除夕了,举国上下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军委一份《呈请授予李聚奎同志上将军衔》的会议文件放在了毛主席的案头,呈文道:“李聚奎同志已经中央决定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该同志原为副兵团级,因转业而未评衔,此次调回军队工作,我们建议授予其上将军衔,当否,请批示。”主席阅后,点头称好。是年,李聚奎被光荣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这是毛主席在评级评衔工作中的笑言,主席也曾即兴谈到:“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和品格,古来如此!”

回看李聚奎上将这段曲折的授衔经历,他以党的事业为重,从大局和全局出发,服从组织不讲条件,个人进退不萦于怀,一切听从党的安排,这就是他对待职务的态度。虽然推迟授衔,级别就低不就高,但他从未有二话。

1984年,李聚奎在80岁时的自勉。

他把名利看得很淡,把责任看得很重,把军队的优良作风看得很重,这高尚人格和坚强党性中迸射出的光辉,才真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荣光,这比衔级本身带来的荣耀更加深刻,令人清夜扪心。

李聚奎是参加平江起义的2000多名官兵中最后一位谢世的老人。虽然他的军衔姗姗来迟,但他用忠诚和担当在党史军史中留下的美好政声和政绩,自始至终保持和发扬了我们这支军队的本色和传统。

作者:陈浩 袁馥蓉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