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烽烟中的“一流军队”有啥共性?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杨胜利责任编辑:菅琳
2017-01-05 05:13

战无常规,求胜以奇——

战法先进是一流军队的法宝

先进的军事理论是造就一流军队的重要法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坦克闪亮登场引起军事强国高度关注,纷纷装备坦克。英国的富勒、法国的埃丁司、德国的古德里安、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等人敏锐意识到这一新生事物的巨大效用,围绕坦克的运用提出了“机械化战争”“闪击战”“大纵深作战”等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理论。然而,真正践行这种理论的国家是德国。德军因创新理论并大胆实践,从而一度在欧洲战场上取得巨大成功。相反,军事理论的抱残守缺、因循守旧也会成为埋葬大国的掘墓铲。二战中法国死守阵地战理论,在德军坦克集群的高机动作战能力面前丧权辱国。由此可见,谁能把握住军事理论创新的先机,谁就掌握了胜利之门的钥匙;谁敢于最先运用先进的军事理论成果,谁就能把握战略主动权。

兵无常形,因时而制——

科学编组是一流军队的命门

斯大林说:“军队的组织形式、兵种和军种,通常是与作战形式和方式相适应的。前者随后者改变而改变”。编制结构因势而动,因形而变,是一流军队制胜的关键。纵横欧亚非的马其顿步兵,因势将步兵编为16行16列紧密排列的正方形小队,配备尖锐的萨里沙长矛,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马其顿方阵,凭借强大的军力迅速扩展为横跨欧亚非的帝国。罗马人认真研究马其顿方阵,发现其方阵笨重、机动性差的问题,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步兵支队编队方式,形成战斗力更强的罗马军团,迅速击败马其顿建立了罗马帝国。结构决定功能,战争力量的有机组合,是力量发挥的动力源、放大器,谁能使作战力量组合为一个更适应新的战争环境的整体,谁就能发挥出“1+1>2”的强大作战效能,谁就有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制胜铁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