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战:三分之二的烈士是共产党员

来源:辽宁日报作者:高爽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2-23 15:57

湘江战役纪念馆前,有一块刻着湘江战役形势图的石碑。 □特别报道组摄

三十四米高的纪念碑耸立于狮子山顶。纪念碑前的巨型浮雕墙上,红军战士坚毅的面孔栩栩如生、夺人魂魄。

三万将士血染湘江。当地老百姓有一个说法:“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可见战斗之惨烈。

研究者将湘江战役称为中国革命浴血重生的关键之战,也有人称之为奇迹。浴血、重生、奇迹,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政治动员令

定下“血战”基调

一走进位于中央红军突破湘江战役纪念碑园里的湘江战役纪念馆正门,就看见墙壁上的两行大字:“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此话出自红军总司令朱德。性格一向沉稳的沙场老将在大战前夕说出这样的话,可见红军当时面临的形势有多么严峻。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先后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之后,11月中下旬已经西行至湘桂边境,即将到达湘江。蒋介石部署了第四道封锁线,调动中央军、湘军、桂军、粤军40万大军形成合围之势,计划全歼红军。展馆里一幅来自当年国民党军的“围歼共匪于湘、漓两水以东地区作战计划”图形象地展示出这个铁桶般的阵势。

战斗即将打响,11月25日,一道来自中共中央及红军总政治部的政治命令发布。命令中的措词是极其严厉的:“我野战军即将进行新的最复杂的战役……为着胜利的进行这次战役,要求野战军全部人员最英勇坚决而不顾一切的行动。进攻部队应最坚决果断的粉碎前进路上之一切抵抗……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的扑灭尾追之敌……最高限度的提高全体红色军人的战斗精神、顽强抗战及其坚定性。”最英勇坚决、最坚决果断、不顾一切,命令中的这些形容词加在一起,就是一句话——血战到底。

多年研究湘江战役相关史实的兴安县党校原副校长刘建新提醒我们注意这道政治命令中的最后一句话——“本政治命令随军委二十五日十七时作战命令同时下达”。他介绍说,在短短数天的湘江战役中,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没有时间做长篇的政治动员、颁布详细的纪律要求,政治命令始终是与作战命令同时下发的,往往只有简短数字。但就是这只言片语,更加检验出红军业已形成的铁的纪律。

渡江后锐减至3万人

纪念馆的展板对战役过程做了详细介绍,“生死抢渡”“浴血阻击”“誓死后卫”这些红色的标题大字不断刺痛我们的双眼:

觉山铺(亦称脚山铺)阻击战,红一军团伤亡近6000人;新圩阻击战,红三军团红五师的团、营、连、排干部伤亡殆尽,全师损失近2000人,红六师红十八团1000余名指战员全部阵亡; 光华铺阻击战,红三军团红四师红十团两任团长一天内相继牺牲,全团伤亡400多人;红五军团为整个中央红军担任后卫任务,中央纵队全部渡过湘江后,承担最后一道防线阻击任务的红三十四师被隔在了湘江以东,最后全师覆没;红八军团是长征前刚刚组建的部队,因为战斗力较弱,战役结束后由1.1万人锐减至1200人,被迫取消建制。

在湘江战役前,红军的总人数为6.4万人,渡过湘江后人数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一战,红军以将近3万人的伤亡实现了突破重围的目的。

“牺牲在湘江的烈士有2/3是共产党员,共牺牲了十余位高级指挥员。”桂林市委党校教授李成远在统计了所有烈士的情况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每场战斗,各级指挥员都冲在最前面,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行为激励了战士们不畏牺牲。”

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是这场战役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指挥员。他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被隔在湘江东岸陷入重围,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重伤被俘,在押送长沙途中牺牲。其后,敌人将他的头颅悬挂在长沙小吴门的城楼上示众。

军旅作家王树增对陈树湘做过这样一段描述:陈树湘师长就出生在长沙小吴门的瓦屋街,站在挂着陈树湘师长头颅的城墙上,可以看见他的家门。在那扇木板门背后,他年迈的母亲卧床不起。他的妻子叫陈江英。29岁的红军师长就是以这种方式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乡……

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胜仗

长期以来,惨烈的湘江战役被人们从多种意义上进行总结。特别是因为这场战役发生在当时的临时中央“左”倾冒险主义政治路线和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的指挥之下,有人称之为一场惨败。但刘建新对这种说法并不赞同,相反的,他认为湘江战役是一场让中央红军浴火重生的惨胜之战,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胜仗。

“从军事理论的角度评判战役,不仅仅是依据伤亡数字,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实现了战略意图。”刘建新说,湘江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意图是将红军全歼在湘江东岸,而红军的战略意图是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继续西进,从这个角度看当然是红军胜利了。“我查阅了所有亲身经历当年那场战役的红军高级将领回忆录,无论怎样感叹战斗的惨烈,都没有一个人承认它是一场败仗,恰恰相反,正如谭政大将所说,这一战‘又一次证明了红军的无坚不摧和其本身之牢不可破,宣告了敌人的无能与追击堵击截击计划之破产’。”

刘建新同时认为,湘江战役虽然使红军损失了大量优秀指战员,但也考验了红军,在一定程度上淘汰了一些革命意志相对薄弱的人员,某种意义上来说,湘江战役使中央红军这支队伍更加精干、肌体更健康、意志更坚定、纪律更严明、战斗力更强。

渡过湘江之后,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更加坚定的政党、一支更加强大的红军。(记者高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