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星火

——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与发展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张全景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4-26 16:00

滹沱河畔星火燎原

革命火种一经点燃,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1922年,李大钊介绍了另一位安平籍知识分子李锡九加入中国共产党。李锡九1872年生于安平县任庄村,后在留学日本期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结识了李大钊,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冬,他受李大钊派遣回到老家任庄村,领导村民拆毁庙宇,在家里办起平民夜校,进行革命宣传,发展进步青年入党,县城北关高小校长李少楼和饶阳县的韩子慕就在其中。李少楼入党后不久,弓仲韬通过上级组织与他取得联系,两人一起面向安平县教育界的进步人士做工作,成熟者被发展为党员。1924年3月,弓仲韬、李少楼两人介绍敬思村的张麟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们帮助下,先后建立了北关高级小学党支部和敬思村党支部。1924年,李锡九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此后多年,他在国民党军政部门进行秘密工作,卓有成效。特别是在平津战役中联络傅作义将军起义,对和平解放北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曾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检察署委员、河北省副主席等,积极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周恩来总理曾赞扬他“老成谋国”。

李大钊对安平县党组织迅速发展的势头非常高兴,在他的指示下,1924年8月15日,弓仲韬组织9名党员代表在敬思村召开了安平县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安平县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建立的第一个县委。会议选举弓仲韬为书记,张麟阁、李少楼分别为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县委机关驻弓仲韬家。会议还明确了县委的主要任务:发展党的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启发群众觉悟,领导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县委成立后,台城村特别支部改为台城村党支部,支部书记改由弓凤洲担任。安平县委的建立,使弓仲韬感到党的力量更强大,斗争方向更明确。他们根据李大钊的指示和县委的部署,着力培养和发展党、团员。经过3年多的发展,到1927年底,全县已有7个党支部、5个团支部,党、团员100多人。安平县委还加强与在外地学习、工作的安平籍党员、团员的联系,相互配合,推动了党、团组织的发展。当时保定的育德中学、直隶省立第二师范、省立女子师范等学校的许多学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走上革命道路。

弓仲韬的堂妹弓惠诚(又名弓凤书),当时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受哥哥影响,思想进步。她的同学王子益于1923年3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暑假过后,王子益回到家乡,紧邻安平的深泽县河疃村,以高级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王子益的同学许卜五,1924年入团,1925年上半年转为中共党员,同王子益一起回到家乡南营村,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当年10月,王子益、许卜五等党员,在南营村民德小学成立了县里的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深泽县党小组,由王子益任组长,许卜五负责组织工作。

弓惠诚随后也回到本村担任女子小学教员。她向弓仲韬介绍了王子益的情况,表达了想嫁给王子益,并协助其开展工作的心愿。弓仲韬非常高兴,不仅赞成他俩结为夫妻,而且介绍妹妹入了党。1926年4月,中共深泽县特别支部成立,王子益任书记。另一位保定育德中学学生、1925年入党的深泽县人李清瀚,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春被开除学籍,回到老家后与深泽党组织接上关系,并协助王子益工作。李清瀚1932年初曾担任深泽县委书记,抗日战争中曾担任冀中军区警卫营教导员,后英勇牺牲。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了北方地区工作的重要性,决定加强党对北方国民革命运动的领导。会后,成立了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任书记。

1925年春,饶阳县发展了张来欣、刘金玉等五名党员,建立了中共饶阳县城内支部。同年冬,安平县委、饶阳县党组织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合并建立中共安(平)、饶(阳)联合县委;1926年夏,将深泽县特别支部纳入,成立了中共安(平)、饶(阳)、深(泽)中心县委。1933年7月,又一度成立了包括上述三县和深县在内的中心县委。

随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和革命形势的需要,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要求北方各地党组织派学员到南方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以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1926年春,中共保定地委选送了许卜五等4名学员前往广州,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学员班学习。1927年春,中心县委又选派李清瀚等党员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直接得到毛泽东、恽代英、彭湃、方志敏、夏明翰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诲。结业后都返回当地,成为开展党的工作和农民运动的骨干。

1927年,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国共尚处于合作时期,三个县有些共产党员还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出现,政变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孙中山,破坏国共合作,屠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全国。1928年,深泽、安平、饶阳各县相继建立的国民党县党部对中共地方组织大肆破坏。弓仲韬为了掩护同志,筹资500元购置数台织机,建起毛巾厂,来此联系工作的同志装扮成做买卖的商人。但不久就被敌人察觉,弓仲韬遭到军阀政权与国民党当局的多次搜捕,中心县委机关转移到王子益家。1927年7月,中共深泽县特别支部召开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深泽县委,隶属中共顺直临时省委,同时接受中共安(平)饶(阳)深(泽)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王子益任县委书记。从台城村第一个党支部建立起,不到4年的时间,革命的星火就在冀中大地迅速散播开来。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临刑前,面对绞刑架,李大钊从容镇定,大义凛然,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弓仲韬和同志们听到李大钊牺牲的噩耗后,十分悲痛,面向北方三鞠躬,坚定地表示:要继承李大钊同志的遗志,为主义和理想斗争到底,绝不变节投敌!他们千方百计巩固和恢复党、团组织;派遣党员打入敌人内部,秘密开展工作;积极加强党的外围组织建设,继续办“平民夜校”,建立“农民互助会”“婚丧互助会”“戒大烟戒酒戒赌会”,妇女建立了“天足会”,反对缠足,提倡放脚。这些组织和活动合理合法,很受群众欢迎,成了党组织团结群众、开展斗争的一个个阵地。他们把对敌斗争与为群众争取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团结群众开展了一系列斗争:争取为小学教师增加薪金,为县师范毕业生争取就业,为雇工增资,驱逐国民党县党部派到学校的党棍,在灾年要求地主拿出粮食救济灾民,减免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开展保护贫苦盐民烧盐、运盐权利的斗争,都取得重大胜利。这些斗争显示了党的力量,锻炼了党员队伍,也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镇压越来越残酷,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全国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共产党员从6万左右减少到1万左右。1929年春,为了活动方便,上级决定中心县委停止工作,分别由三个县各自领导本县工作,安平县委仍由弓仲韬担任书记。1930年春,国民党反动政府多次搜捕、捉拿弓仲韬没能得手,于是下令通缉。为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县委决定让弓仲韬暂时隐蔽。根据弓仲韬的建议,暂由其他同志担任县委书记,自己通过秘密方式与县委保持联系,他的女儿和堂妹们也分别以党、团员的身份参加当地的革命斗争。

在漫漫黑夜里,弓仲韬在斗争,也在等待。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北方党组织曾一度受“左”倾路线的影响,不顾客观条件,多次发动武装暴动。河北省委限定日期,指令一些地方党组织发动暴动。弓仲韬认为客观条件不成熟,不宜组织暴动,曾被批评为右倾,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深泽县委则说服了上级派来的同志,没有行动,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