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爸爸教给我一首歌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芳奕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3-06-21 15:41:58

“花儿为什么这样鲜/为什么这样鲜/哎 鲜得使人/鲜得使人不忍离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

读军校已经两年了,曾令自己在初高中痴迷不已的流行歌曲,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淡远,唯有这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声,在夜深人静时,便自记忆深处缓缓飘来,愈来愈清晰……

这是爸爸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他的手机铃声。这铃声一直伴随我走过初中、高中,一直到现在。

爸爸是一位在部队服役30余年的军人,在新疆某边防工作13年,其中在喀喇昆仑山和藏北阿里高原之巅的“兵站”工作8年,赴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边防执行任务百余趟。这首歌曲与那片冰山见证了他和战友们的青春岁月。

2004年,妈妈离开湖南老家,千里迢迢跟随他在高原边防流动,我也是才两岁就随父母在高原边防一线生活……。

尽管我们居住在部队的家属院里,但自我懂事起,爸爸很少回家。无论是我的生日,还是学校的家长会;无论是我深夜发高烧背我进医院,还是独自放学回家的路上……。陪伴我的多数是妈妈。爸爸大部分时间奔袭于藏北阿里高原之巅的“兵站”路上。

每当妈妈思念爸爸时,她总是叫我拔打爸爸的电话。时间一长,我就是在这份耳濡目染的电话铃声中,学会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曲。

爸爸话少,性子急,脾气暴,对我要求特严,容不得我犯半点错误,否则会铁青着脸,怒吼着让我面壁站1-2个小时。虽然我是一名女生,但他从不因此而“优待”我。因此,父亲留给我的印象是威严,苛刻,浑身“军味”。

记得上初中那年,父亲从雪域高原平职交流到省城工作,我们一家也随同爸爸来到长沙。

第一次走进大都市学校读书的我很是兴奋。看到同班的许多女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学唱歌和跳舞,准备今后报考艺术大学。我羡慕极了。那夜,爸爸回来后,妈妈把我想去学唱歌的想法告诉了他。他看了我一眼,说:“唱歌有啥出息,长大后跟爸一样,当兵去!”

听着爸爸这似乎很冰冷的话语,我一头扎进书屋里,再也没理会他。心里默默发誓考个好大学,决不重覆他当兵的路。就这样,怀着对爸爸的一丝不理解和满腹的怒气,这份朴素而幼稚的念头一直支撑着我发奋学习,直至读高三那年……。

那天夜晚,爸爸带着部队在湘江边进行抗洪抢险训练,很晚都没有回家,我无意间走进爸爸的书房,翻看着他从高原边防线上带回的书籍与笔记。在他的日记本里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和几段心路历程:

2007年8月3日,天气,晴。高原的气候一天能遇四季。我带驾驶员俞小波开车上山执行任务,刚开始天气闷热,一路尘土飞扬,两人满身都是泥土,走到标识为710公里处遇到暴风雪,一会积雪就有40至50厘米厚,我俩只好沿着武警工程部队在路边堆的土包来辩识方向,摸索前进,走出去5公里后,到达了人称“死人沟”的峡谷间,只听“轰”的一声,车子突然向右倾斜,司机紧握方向盘,急刹住车。我下车一看,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右后轮胎爆了,差点滑入20米的山沟。冷静下来后,我和司机拿锹刨开积雪。但积雪下是又厚又硬的冰块,无法铲动,小波只好叫我去找块大石头,我四处寻找,发现稍微高点的雪包就扒,终于找到一块较大的石头,用它支起千斤顶换上轮胎。此时,外面的风更大,头盖骨好像要被掀起,隐隐作痛。一会,小波有了高原反应,对我说想眯一会,但15分钟必须叫醒他。我点点头,静静看着窗外,脑海里想起了高原英雄丁德福将军说过的话:每次上昆仑山前都要写好遗书。

……

是的,这些年,我亏欠家里亲人太多,父亲2014年病危时,他还在边防某某仓库任职,赶到家时父亲已走了。母亲也常年多病,腰间盘突出,行走困难,但我无法在身边照顾。妻子随军后,跟随我在高原边防流动,落下了一身的病根,两个小孩出生后,由于常年在高原边防一线,也未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但我是从湘西南山区走出来的苗族农家娃,没有党的教育和培养,我怎能成长为一名军队干部?因此,无论边关多艰苦,环境多恶劣,党的恩情不能忘,自律的本性不能丢,只有甩开膀子加油干才能对得起组织的关心和照顾。……

那夜,读着爸爸的记事本,泪水禁不住地往下掉,泪光中我读懂了爸爸为何这么多年来喜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曲。因为他的样子如冰山一样刚毅;他的意志如冰山一样坚韧;他的心灵如冰山一样纯洁。

走出书房,我拔通了爸爸的电话。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电话那头传来了爸爸这熟悉的电话铃声。

“丫头,我现在正忙,有事回家再说。”电话接通后,爸爸像往常一样,说完这句话,没等我开口,就挂断了。但这次我没有再抱怨,而是在心中发出一声:“爸爸,I LOVE  YOU!”

爸爸教会我一首歌,这首歌写满了对祖国对党对边防军营的爱。因为这首歌,高中毕业后,我违背了当初心中的承诺,沿着爸爸的足迹走进了军校。这首歌,将永远铭记在我心,激励我用青春装点祖国边防线!

作者:陆军工程大学 张芳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