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忆我的年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卢一鑫
在我的概念里,中国年总是热闹红火,好吃又好玩。红彤彤的春联、沉甸甸的红包和热腾腾的饺子,每一个都承载了情谊与团圆。我最爱的是那缤纷多彩的年味,它在记忆里徐徐绽放。
童年的年味
小时候,烟花的种类并不多,每到年前我就会把烟花细心分类,不同的品种搭配组合,计划着哪些除夕放,哪些正月十五放。终于等到了放烟花的时刻,我便早早地搬着自己的收藏,献宝似的跟邻居家的小伙伴们聚集在一起。我总是既紧张又好奇地躲在大人身后探出半个身子,看着他们点燃引线,然后一起后退,直到导线冒出火星。看着烟花发出明亮的荧光在半空打转,越转越快,最后承载着我们的欢声笑语飞得很高很高。烟花也许是世界上最接近于完美满足的东西,那时候,随烟花一起绽放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军营的年味
入学第一年,2021年的春节,恰逢学校倡议“就地过年”,因此成年后的第一个年是在学校度过的,也是我人生中第一个不在父母身边的年,也让我体会了一次集体过年的感觉。同学们同在一个大家庭,年纪相仿,却又来自五湖四海,于是这个年有了一种独特的年味。大家一起在包饺子,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准备年夜饭,一起在俱乐部观看春晚,一起在操场观烟花.....我们裹着军大衣,看着烟花一冲而上,直入云霄,划出闪亮的轨迹,夜空中瞬间的璀璨照亮了我们的脸庞。原先的思乡之情,被集体年味深深融化,也给我留下了一笔特别的记忆。
故乡的年味
自有记忆以来,春节大多是在北京过的,今年随着爸爸妈妈回了一次祖籍——河南周口,让我第一次体会了中原过年的年味。周口这个城市有着她独特的过年气氛,一年之中,过年的周口是最热闹的,奋斗一年的人们从各地赶来,无论多远都要在一起过个年。杀鸡宰羊,舞狮游街,火光冲天的鞭炮,这些在大城市少有见到。当寒风轻抚古老的屋檐,当繁星点缀在寂静的夜空,年味,便在这万家灯火中悄然酝酿。河南特色美食“八大碗”,四荤四素,是年夜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桌菜,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念旧、乡亲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个是情怀。舌尖上的年味,不是山珍,不是海味,是把平常的食物,用耐心等待,用爱心特制,完美和时令结合,成就专属于家乡的春节年味。
年,是团圆,是辞旧迎新,是妈妈腌制的咸菜,是爸爸给窗户上贴的年画,是一个个平凡的我们所期盼的无限幸福。今年,是我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新年,我即将踏入工作岗位,节假日值班是正常工作状态,在外过年也就成了一种自然。守护大家,就是守护每一个小家。国家,国就是我们的家,春节,我们就在这家中共同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