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打破误区!脂肪肝是否胖人的“专利”?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董军花 责任编辑:张诗梦
2025-05-22 22:59:49

脂肪肝,这个看似熟悉的名词,却让很多人存在认知误区。不少人认为只有胖人才会得脂肪肝,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一起揭开脂肪肝的神秘面纱,了解它青睐哪些人群,又与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大众印象里,脂肪肝似乎是胖人的“专属疾病”。的确,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肝脏细胞也会被过多的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高危群体。研究显示,约60%—90%的肥胖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然而,瘦人同样不能对脂肪肝掉以轻心。一些体型偏瘦的人,虽然外表看起来不胖,但可能存在“隐性肥胖”,即内脏脂肪含量过高。此外,瘦人也可能因营养不良、快速减肥、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导致肝脏代谢脂肪的能力下降,脂肪在肝脏内堆积,从而患上脂肪肝。据统计,非肥胖人群中,约10% —20%也会出现脂肪肝。所以,无论胖瘦,都有患上脂肪肝的风险。

除了胖瘦因素,还有很多群体容易被脂肪肝“青睐”。腹型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超出肝脏的代谢能力,进而引发脂肪肝;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明显,影响肝脏对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谢,导致脂肪合成增加、分解减少,约5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的人,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干扰肝脏的脂肪代谢功能,一般每天饮酒折合酒精量超过80克,持续10年以上,就容易发展为脂肪肝;在短时间内过度节食或采用极端减肥方法的人,身体会分解大量脂肪来提供能量,但肝脏无法及时处理这些脂肪,从而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人,会使载脂蛋白合成减少,影响肝脏内脂肪的转运,造成脂肪在肝脏堆积;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消耗减少,多余的脂肪就容易在肝脏等部位沉积。

不良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长期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夜间本是肝脏排毒和自我修复的黄金时段,熬夜会使肝脏负担加重,脂肪代谢紊乱。而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身体基础代谢率下降,脂肪消耗减少,多余的脂肪就容易在肝脏等部位堆积。

饮食习惯对脂肪肝的影响更为直接。高糖、高脂肪、高油的饮食结构是脂肪肝的“温床”。大量摄入油炸食品、甜品、动物内脏等,会使身体摄入过多的热量和脂肪,超出肝脏的代谢能力。同时,过度饮酒也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干扰肝脏的脂肪代谢。另外,长期节食或偏食,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同样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增加脂肪肝的发病风险。

脂肪肝的发生并非偶然,它与个人的体型、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想要预防脂肪肝,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坚持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在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肪、高油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食物,控制饮酒量甚至戒酒。同时,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肝脏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脂肪肝,守护肝脏健康,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