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月经前突发剧烈腹痛?警惕黄体破裂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王晓娜 贾鹏飞 责任编辑:张诗梦
2025-11-17 12:50:57

提到女性突发腹痛,多数人会先联想到痛经,但若疼痛发生在月经来潮前一周,且痛感剧烈、集中在下腹一侧,需警惕妇科急症—黄体破裂。这种因卵巢黄体结构破裂引发的内出血,轻则导致腹痛不适,重则可能因失血过多危及生命,而日常生活中一次用力排便、一场激烈争吵甚至亲密行为,都可能成为诱发它的“导火索”。

要理解黄体破裂,首先要认识“黄体”。女性每次排卵后,卵巢排卵的部位会形成一个富含血管的囊性结构,因外观呈黄色而得名“黄体”。它如同一个“临时激素工厂”,主要功能是分泌孕激素,为可能到来的受精卵着床做准备。这个“工厂”在月经前一周左右体积最大、质地最饱满,内部血管密集且脆弱,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气球,一旦受到外力冲击或内部压力骤增,就可能破裂出血,形成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并非偶然,通常与自发性因素、外力冲击及基础健康状况相关。22岁的大学生小林就因自发性破裂险些延误治疗——上周三晚自习时,她突然感到右侧下腹刺痛,起初以为是痛经忍忍就过,直到疼痛加剧、头晕冒冷汗被同学送医,经超声检查发现盆腔积液,结合月经周期才确诊为黄体破裂。医生解释,小林的情况属于典型的自发性破裂,因黄体内血管异常增生,压力过高导致“自爆”,这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诱因。外力冲击则藏在更多生活场景中,30岁的李女士在月经前三天和丈夫争吵,情绪激动时用力捶打自己腹部,随后出现剧烈腹痛,就医后诊断为黄体破裂合并内出血。“腹部受压是重要诱因,除了直接撞击,便秘时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打喷嚏,甚至搬运重物、高强度运动都可能引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医学部妇科专家强调,性生活也是高发诱因,曾有患者因同房后突发腹痛就医,检查发现黄体因剧烈动作破裂,这类情况占外力诱发案例的30%以上。此外,凝血功能异常或患有黄体囊肿的女性,破裂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2-3倍。

黄体破裂最易被误认为痛经,二者却有明显区别:痛经多为下腹坠胀感,疼痛逐渐加重,可伴随腰酸;而黄体破裂的疼痛常为突发性单侧剧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肛门坠胀,严重时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失血症状。一旦出现这些信号,需立即就医,通过经阴道超声(首选检查,可观察卵巢及盆腔积液情况)和抽血检查(血常规判断出血量,β-hCG排除宫外孕)快速确诊。治疗方案需根据出血量决定:像小林这样出血量少、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通过卧床休息、止血药及补液治疗即可康复;而李女士因出血较多,接受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3天便顺利出院。“腹腔镜手术能精准找到出血点止血,创伤小、恢复快,不会影响后续生育。”医生表示,只要及时治疗,90%以上的患者预后良好,不会留下后遗症。

虽然黄体破裂无法完全杜绝,但通过科学预防可降低风险。月经前一周作为黄体“高危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及腹部受压行为;同房后若出现单侧腹痛,需立即平躺休息,若1小时内无缓解务必就医;每年定期做妇科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黄体囊肿等潜在问题。黄体破裂虽来势汹汹,却并非不可防、不可治。了解它的诱因与症状,不是制造焦虑,而是为自己增添一份健康保障—当月经前突发剧烈腹痛时,多一分警惕,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