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干得发涩、烧得慌,看会儿手机就模糊,下意识掏出眼药水猛滴—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但医生碰到的患者里,超八成越滴越干,问题就出在:大家都以为眼睛干是“没水了”,其实86%的人是“缺油”,根源在眼皮里的“小油厂”坏了。
咱们眼球表面,不是靠单纯的“泪水”保湿,而是有一层像“三明治”的保护膜:最里面一层让膜能贴紧眼球,中间是咱们平时说的泪水,最外面是一层“油”——这层油是眼皮边缘的“小油厂”(睑板腺)分泌的,就像给水面盖了层盖子,能挡住水分不让它蒸发。32岁的白领林女士,每天滴3次补水眼药水,眼睛却越来越干,去检查才发现,她的“小油厂”堵得厉害,油几乎没了,泪水刚出来就蒸发掉了。“光补水不补油,就像给没盖盖的水杯加水,根本留不住。”
这“小油厂”就藏在上下眼皮边,像两排小管子,专门产“油”锁水分。但现在人的习惯,都在慢慢毁了它:盯着手机电脑时,眨眼次数会少一半还多——眨眼就像按“出油键”,能把油挤出来涂在眼球上,不眨眼,油就堵在管子里;45岁的王女士爱化浓眼妆,眼线液总堵着“油厂”的出口,加上她总熬夜、吃重油外卖,产的油变得像凝固的猪油,最后管子全堵死了,眼睛干得刺痛,早上醒来眼皮都粘在一起睁不开。另外,空调房太干、眼皮没洗干净,也会让“小油厂”停工。
想知道自己是“缺水”还是“缺油”,看这几点就行:“缺水”大多是眼泪少,感觉“想哭都哭不出来”;“缺油”则是眨眼后能看清一会儿,很快又模糊,眼皮沉得抬不动,摸着眼皮边油腻腻的,眼屎也变多。要是符合后者,基本就是“小油厂”出问题了。
治眼睛干,“加油”比“补水”更管用。除了听医生的用专门的药,关键是把“小油厂”保养好:第一,每天用40到45℃的蒸汽眼罩或热毛巾敷10分钟,像给凝固的油“解冻”,林女士敷了两周,再配合按摩,眼睛干的症状就轻多了;第二,敷完后洗干净手,从上往下轻推上眼皮,从下往上推下眼皮,像挤牙膏似的把堵的油排出来,之后用干净棉片擦净眼皮边;第三,每天用专用湿巾或稀释的婴儿洗发水,轻轻擦睫毛根,把油污和皮屑清干净,别让出口堵了;第四,设个闹钟,每20分钟做“眨眼练习”:轻轻闭眼2秒,用力闭2秒,再睁开2秒,重复5次。
眼睛干不是小毛病,得长期保养。别再依赖眼药水补水了,记住:热敷+按摩+清洁+多眨眼,才能治好“缺油”型眼干。要是症状超过1个月没好,一定要去医院查下“小油厂”,早治才能避免管子彻底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