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空军>>正文

少校王超与重病妻子的负重超越: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来源:中国军网-空军频道作者:朱小辉 李洋 赵启洪责任编辑:齐冰昕2015-01-15 09:31

 

王超自2004年起就参与空降空投试验,参加过多次重大演习的他,空投经验非常丰富。王海涛摄

“把任务扛肩上,把你放心里”

2014年5月18日,远赴高原进行重装空投试验的日子如期而至。临行前,王超心里很是纠结。自己走后,即便岳父能承担起照顾妻子的重任,那8岁的女儿又该如何安排?自己又该如何向病中的妻子辞行?一个个难题在他脑中萦绕,令他愁思百结。

王超几次欲言又止。细心的妻子看出他的心事,安抚道:“我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你放心去吧,专心把工作忙完,再早点回来陪我。”

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为了攻克重装空投难关,在王超的日历上,根本没有节假日这个概念,在他的生活辞典中,也没有午休一词,甚至连军营一日三餐的号角也对他失去了约束力。他有的是充满血丝的双眼,有的是展开了又紧锁、紧锁了又展开的眉头。他经常深入实地,一遍遍询问投放员,离机是怎样操作的,空中的风速如何、风向咋样,事无巨细;检查伞具,从开伞器到每一个零部件,从伞绳到每一根保险带,350余个部件,一件一件地查,一点一点地看,不漏丝毫;晴天的、雨天的、大风天的,不同的气象条件,他一个一个地研究;早上、中午、夜晚,不同的时空段,他一段一段地观察。在他那个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记满了各种各样的数据。在这个时候,让他抛下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无比热爱的事业,无异于剜他的心。

带着妻子的支持和期盼,王超怀揣对成功的渴望踏上了征程。

“噗”——随着一声闷响和冲天的粉尘,预想中伞花带着战车慢慢飘落的场景没有出现。试验用的废旧伞兵突击车拽着扭成麻花状的降落伞,从6000米高空重重砸下来,“落地开花”,散落一地碎片。

这一砸,仿佛砸在王超头上。他右手一拳重重地打在左手掌心,紧锁的眉头扭成一个深刻的“川”字。20多个不眠之夜,换来的仅仅是厚厚一摞试验数据?自己离打开胜利之门到底还有多远?

“喂,今天感觉怎么样?”从试验现场回来,王超平复了下心情,拨通妻子的电话。

“挺好啊,今天还去楼下溜达了一会儿。”为了化解丈夫的担忧,杨柳丽刻意提升了语调。“你那怎么样啊?顺利吗?”妻子问道。

“顺利……嗯,挺顺利的。”王超不自觉地有些结巴。

“安心工作,不要因为我的病压力太大啊。”虽然远在千里,隔着电话,妻子还是听出了王超的低落。

听到这些,想起妻子忍着重病之痛、化疗之苦还来开解自己,王超不禁鼻子一酸。

“我觉得自己真没用,既辜负了领导的嘱托,也没照顾好你和孩子。就连当初你进了重症监护室,我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此刻,王超觉得分外愧对此时独自在家与病魔斗争的妻子。

“说什么傻话!你能在关键时刻冲锋陷阵,我跟女儿都为你感到骄傲。更何况,夫妻这么多年,我怎么会不知道你对我的好。”说着,妻子把手里的药瓶摇得哗啦哗啦响:“要不是你把这8种150粒药片分别标注好次数和药量,我这粗心大意的,还不得吃错药了!”

“对了,你提醒爸,注意厨房秤食物的电子秤,要及时更换电池,免得电量低显示不清,看错重量。医生千叮咛万嘱咐,你进食的所有食物必须按规定克数搭配。”提起病患需要注意的事项,王超脑子里就像是拉开了一份项目清单。

“还有,我不在家,睡前没人给你按腿,你晚上睡觉的时候把我的枕头垫在脚下,促进血液循环,浮肿会稍微缓解一些。”他唠唠叨叨,把能想到的都嘱咐了一遍才放心。

“看,我老公多会照顾人啊!”妻子赶紧打趣道。

在妻子的宽慰下,王超心里渐渐平静了下来。挂上电话,他一头扎进材料堆里,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妻子不会说起,王超也根本不会知道,就在那天上午,妻子在医院还遭遇了如此尴尬:

“护士、护士,帮我把透析液换一下。”柳杨丽费力地呼喊。

“你老公也真是的,把你扔到这里就不管了,这么长时间也不来看你!”柳杨丽能理解护士的忿忿不平。她知道,护士也是真心替她着想。

“他是名军人,执行重要任务去了;我父亲接完小孩,就会过来的!”柳杨丽解释。

王超上高原的这段时间,柳杨丽因为患感冒,先后两次在医院救治。怕丈夫分心,她只字未提。

远在高原的王超与妻子的每一次通话,都是妻子精心准备的“定心丸”,让他无牵无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