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上,从天而降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空军作者:周传江 赵启洪 蒋 龙责任编辑:全云
2015-07-06 15:44

鲜红旗帜下空降医疗队出征。

空降兵中,他们懂医术,能救死扶伤。

医务人员中,他们会跳伞,能从天而降。

作为全军唯一一支以空降空投方式垂直进入救援地域的医疗力量,被纳入国家应急医学救援力量体系的一支队伍,空军四五七医院空降医疗队建设的特点在于平时即战时,战时即平时。所以,他们训练与实战最为贴近。

炎炎夏日,大别山纵深地带,一场卫勤综合保障演练悄然打响。

云天上,大型运输机呼啸掠过,各类医疗器械装备大中小件飘然而下;田野里,医护人员同机空降着陆后,迅速开设医疗救护所,急救手术、危重急救护理、ⅹ线诊断、战救药材供应、分类后送等野战救护工作陆续展开……

执行演练任务的是空军四五七医院空降医疗队。硝烟弥漫中,记者走进空降卫勤演练现场,走进这支全军唯一以空降空投方式垂直进入救援地域的空降医疗队,探寻一支医疗力量由地面到从天而降的跃升历程。

从“市场”向“战场”转进

“兹申请参加跳伞,当一名合格的空降医疗队员……申请人:陈少辉”

纸,洁白;话,朴实。

刚分到空军四五七医院,医生陈少辉就要走进空降训练场。他也曾心生犹豫。

博士毕业,年龄已三十有四岁,从体质上讲已过了最佳跳伞期;作为临床医生,常与手术刀相伴,手的灵巧显得犹为珍贵,而跳伞是一项高风险课目,闪腰、扭脚、伤手等是家常便饭,弄不好,自己的主刀医生梦就会因偶然的严重骨折而受挫。

“是啊,空降医疗队的组建,对医护人员来说确实是个两难选择。”医院政委崔保田扳着指头谈起医疗队成立之初的尴尬:人员挑选难,医疗队需要体质、医术双全的人员,而当时医院刚由中心医院转隶为队属医院,编制只有140多人,而空降医疗队需要60人,除去年龄、专业技术结构受限的医护人员,几乎没有多余的人选;训练,除了医学业务,必须会跳伞,对于缺少军事训练的医生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空降医疗队成立后没有专项经费,每年至少要进行2-3次相当规模的训练和保障,物资器材消耗也大,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

“千难万难,破除利益藩篱就不难!”医院党委果断决策:军队医院首先姓“军”,必须从“市场”向“战场”转进。为此,他们打出一套组合拳——

——传统教育熏陶。空降兵是一支从上甘岭打出来的英雄部队,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英模群体,传统教育资源十分厚重。医院党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批组织医护人员参观空降兵军史馆,“黄继光英雄连”、“上甘岭特功八连”等知名连队荣誉室,邀请柴云振、崔建功等英模代表到医院作报告、讲传统,开展“与英雄对话、与先烈对照、与先进对比”等活动,在厚重的传统文化熏陶中,夯实医护人员“以空降兵为荣”的思想根基。

——廊清思想迷雾。着眼坚定理想信念、聚焦能打胜仗、纯洁职业道德,针对盯着“市场”多了、瞄着“战场”少了,“盯着效益多了,想着战斗力少了”等不良现象,广泛开展“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等讨论辨析,使医护人员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纠偏正向,在多源的思想交锋中凝聚共识,始终牢记“姓军为兵”的宗旨。

——自我价值激励。他们从“未来空降作战,谁来拯救战士的生命”这个主题着手,讲清空降医疗队的地位作用、讲清工作职责、讲清组织信任、讲清部队期望,营造了的“执行任务受尊敬,医疗队员最光荣”的浓厚氛围;设计具有医院特色的卡片,组织医护人员统一佩戴,引导他们时刻牢记自己身份,不断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

持续有力的教育,实现了心的联动。如今,医院无论是博士、硕士,进了空降医疗队就主动当好一名空降战士。像许多医护人员一样,陈少辉也自愿提交了申请书。如今,经过45次跳伞、3次重大演训任务的磨练,他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地医师。

从“岗位”向“战位”对接

战国兵书《六韬》记述:“医士三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百病”,讲的正是战场救护的重要性。据统计,在灾害或战争发生时,第一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1小时内,死亡人数占50%。“黄金1小时”、“抗休克30分”、“白金10分钟”等急救时效性概念在不断演变,折射出现场急救的重要性。

对于空降医疗队来说,要想让“岗位”与“战位”对接,空降直达战场是队员们必须跨过的一道高坎。为此,他们着力锻炼空降医疗队员的跳伞技能。

伞兵中流传一句话:“三肿三消,才上云屑”。意思是,在伞降地面训练中,只有双腿经受了从肿到消、从消到肿、再从肿到消的历练后,才有可能领取上飞机跳伞的通行证。

地面离机姿势定型训练,要求跳伞员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膝盖弯曲成120度,身体向前倾斜,哈腰弓背缩脖,双手抱在胸前,一定就是半个小时。有一次,队员雒雯的父亲发现女儿走路的姿势变了,便问女儿咋回事?雒雯怕老人明白就里心疼,灵机一动,边走边说:“这是专门学的,不这样走还不行呢!到时你看着我这样安安全全地走出飞机。”

练习平台,要求两腿夹紧,着陆时膝盖、脚尖和脚跟三点不分开,周凌云的腿偏不争气,呈外八字。别人跳都是“咚”,她跳却是“叭喳”,反复数遍,依然如故。她想了个妙法,用草绳把双腿从上到下缠了又缠,死死地捆在一起,然后用力并紧双腿往下跳……就这样练,最后的考核,全部达到了优秀。

被队员们尊称为“军中大姐”的陈言今年41岁,是女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升空跳伞前一天,陈言的脚扭伤,队里决定不让她跳伞。陈言立即找到教员:“我在女队员中年龄最大,理应起到带头作用,哪有打退堂鼓的道理,这点痛算不了什么!”说完,她忍着痛在地上跳了几动离机动作……教员终于答应了她的请求。

护士长杨松青进集训队参加训练时,小孩因肺部肿瘤做了二次大手术。丈夫上班早出晚归,父母又不在身边,可真是难坏了她。但是,能成为空降医疗队队员机会难得,她便临时请了一个保姆,毅然走上了训练场……

空降医疗队不光人人会跳伞,他们还根据未来空降作战的特点,加强了复杂气候条件下的跳伞训练。那次,空降医疗队组织正常跳伞训练,飞机刚上升到预定高度,就接到地面通报:天气突变,地面风速12米/秒!想象着风向指示带被吹成一条直线的情景,有的队员犹豫了:这种天气跳伞容易受伤,还是取消了吧。“打仗可不会择天气,外面是刀山火海也得跳!”空降医疗队队长明平静的话铿锵有力。待绿灯频闪,他第一个纵身一跃消失在云层中……

狂风、大面积上升气流袭来,“跳!”队员们毫无惧色,一个接一个跃出机舱……要知道,大风天跳伞,空中容易出现两伞相插的险情;如果空中操纵,容易飘到着陆区域以外,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着陆时,大风吹着降落伞拖拉跳伞员。队员们凭着平时练就的过硬跳伞技能,沉着冷静地处置各种特情,全部安全着陆。这一跳,他们创下了纪录。

“只有最勇敢的人才能当空降兵”,这是空降官兵最自豪的话语;“誓死也要当一名合格的空降白衣天使”,这是空降医疗队员们的誓言。近年来,他们历经高原、水上、丛林等复杂地形,雨、雾、风、雪等各种恶劣气候条件考验,探索出2种伞型、4种机型和高原、山地、水上等多种地形条件下携装跳伞能力,锻造出全天候、全地域执行空降卫勤保障任务的过硬本领。

从“单元”向“合成”跃升

一架架战鹰划破云层,瞬间,蓝天白云间闪现一朵朵伞花……

空降医疗队又一次出征了。

空中降下“救护所”,“拉得出、降得下、展得开、救的好”,是空降医疗队区别于其他野战医疗队所特有的“名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进行了不间断的探索:

凌晨6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划破了黎明的宁静:命令你部空降医疗队于今日8时前到达某机场执行任务!

“立即启动2号预案!”队长明平静一声令下,一辆辆汽车如离弦之箭,驰向目的地。仅仅25分钟,他们就准时抵达。

这是该队快速应急出动的一幕。空降医疗队不但详细制定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还坚持每半月组织一次战备叠伞、每月组织一次物资器材捆绑、每季度组织一次紧急拉动,使预案与实战实现无缝对接。

战鹰呼啸掠过云层。刹时,各类物资器械大中小件脱离机舱,60名医疗人员紧随其后跳出舱门,天空中顿时绽放开多多白色的伞花。刚一着陆,他们便搜寻收拢物资、搭建野战帐篷、组装医疗器械……30分钟后,一个简易野战救护所在空降场一侧平地拔地而起,分类后送、急救手术、危重急救护理、ⅹ线诊断、战救药材供应等野战救护所一线展开……

这是医疗队开设野战救护所的一幕。战场快速垂直进入、不受地理障碍限制,这是空降医疗队独有的优势。医疗队着眼担负的使命任务,自主研制出适合捆绑多类医疗器械的空投平台,开启了“野战医院”伴随空运空投的新篇章。

演兵场上,硝烟滚滚、炮声阵阵,不时有伤员送到野战救护所。一名空降着陆时不慎骨折的“伤员”,医护人员对他进行腿部验伤分类,发现左大腿中段异常活动,诊断为左股骨干骨折,骨科专家李振宇随即对他的骨折处进行夹板固定。

一名颅内血肿“伤员”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护士长张弋迅速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通过军队内部网络,将“伤员”的具体病历、医学图像等资料传给后方总医院,请求专家指导诊断。3分钟后,总医院有关专家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传回救护所,使“伤员”得到了及时的抢救。

一名生命体征正在消失的“重伤员”,迅即,一架医疗运输直升机降落在指定的位置,医护人员迅速将“重伤员”抬上飞机。30分钟后,直升机平稳降落到地面,“重伤员”被挽回生命……

这是医疗队展开医疗救护的一幕。为了实现“小病能诊治,大病能后送”的野战救护目标,他们先后摸索出远程会诊、垂直后送等多种办法抢救伤员,使伤病员的救治、后送实现了全面提速。

“空降兵,作为一支高度机动的武装力量,每次执行作战任务,都会有新的问题发生,都会有不可预知的情况出现。”医院院长马恩平说:“只有紧贴战场前沿探求,卫勤保障才焕发新活力。”

精密医疗器械空运空投有着安全要求。比如,氧气瓶空运空投易发生爆炸;B超机、麻醉机等仪器空投就会破损;血浆对“生存”环境要求甚高,空运空投过程难以保存。而这些仪器,恰恰又是开设野战救护所的必须品。为此,他们主动与空降兵研究所联合,对精密医疗器械空运空投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先后革新野战制氧机、麻醉机、五级减震运血箱等适合空运空投的医疗器械10多件,开启了“野战医院”伴随空运空投的新篇章。

医疗器材收拢集结慢,他们探寻模块化组装、开启定位搜寻;救治伤员环境差,他们打造某型空投型医疗救护系统……

春华秋实。空降医疗队从最初的抽组,到单兵伞降,再到人装分离空降展开救治,发展到今天人装同机同降执行应急卫勤保障任务。期间,遇到了不少困难、经历了不少挫折,他们一一化解,先后革新现代卫勤保障战法训法13套,获得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21项。

目前,空降医疗队初步实现了高度机动化、设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急救多样化,锻造了“全时空出击、全疆域能降、全天候保障、全方位救援”的特殊本领。空隆医疗队成立以来先后10多次参加重大演习,41次进入等级战备,次次圆满完成任务,2012年又被纳入国家应急医学救援力量体系,已经真正成为国家和军队一支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合格战略战役卫勤支援保障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