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精干”郑伟彬如愿以电台兵的角色踏出国门并载誉而归。
“顺风耳”郑伟彬:“孱弱”小子身藏巨能量 小精干战胜大块头
哈萨克斯坦赛场上,中国队发现,外军队员个个人高马大,尤其是负重最大的电台兵,异常彪悍。中国队这边,巨大行囊和电台,与身高只有170cm、体重63公斤的郑伟彬形成鲜明对比。站在外军“同行”身旁,更让郑伟彬格外显眼。
“电台兵总负荷最大,负重接近40公斤,必须挑选体能素质最好的队员担任……”“全队武装越野、400米障碍这些‘硬科目’郑伟彬始终冲在前面,我看好他!”“这小伙儿在整个参赛队里最瘦、最矮,体格太单薄啊……”“他也最机灵,学东西快,最短时间搞定外军电台没问题!”
出国前,参赛队队长史建强极力推荐郑伟彬担任电台兵。长达半年的同甘共苦,让史队长对这个看似瘦弱的小战士另眼相看,私下里,史队长和队员们都管他叫“小精干”。最终,“小精干”如愿以电台兵的角色踏出国门。

“种子选手”不负众望。
然而郑伟彬怎么也没想到,作为被队长看好的“种子选手”,在国际赛场上的状况百出,差点让他抱憾终身。
卡拉干达州斯帕斯克训练中心,中国队进驻时,距离比赛开始仅有半天时间。郑伟彬放下行囊,立即找到联络官,协调来第二天比赛用的电台。50平方公里的比赛场地里,电台是同哈方指挥部联络的唯一途径。电台联络一旦出问题,整个参赛队的所有付出就前功尽弃!在翻译的协助下,郑伟彬一边努力记忆每个按钮的功能,一边尽快熟悉外军电台与国内电台的使用差别,仅用了一晚上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电台的使用方法。
正式比赛第一天,赛程规定的课目圆满完成,让郑伟彬多了几分信心。然而他很快发现,由于饮食习惯和个人体质差异,哈方每天提供的面包土豆泥让他难以下咽,浓烈的羊油味更是一闻到就反胃作呕。为了保持考核必需的体力,郑伟彬每天只好就着矿泉水,逼迫自己多啃几口硬邦邦的面包。

整个参赛队里最瘦、最矮的郑伟彬负重40公斤30公里行军。
30公里负重行军,是整个赛程中最考验队员素质和毅力的科目。国内训练时,不论烈日雨天,不论山地平原,郑伟彬背着40公斤的负重也只要4小时就能轻松完成。因此出发仅2小时,他就赶到了17.2公里的调节点。
然而随着赛程的持续,郑伟彬感觉自己的腿开始隐隐抽筋,这可是国内训练中从没出现过的状况!40摄氏度的高温,让郑伟彬在前半程就喝光了全部的水。他只觉得肩上的电台越来越沉,仿佛泰山压顶,脚步越来越重,每移一步都无比艰难。落在队伍最后的郑伟彬摇摇晃晃,每一步都在努力让身体保持平衡。路过一个山坳底部的小水沟时,他发疯似地扑倒在水沟旁,不顾上游一群在水边撒尿的山羊,牛饮了几口,把水壶灌满,喘了几口气才起身继续前行。

身高只有170cm、体重63公斤的郑伟彬战胜了人高马大的外国同行。
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郑伟彬重新赶上了队伍。由于消耗过大,地形复杂,加上高温闷热,最后不足一公里的路,郑伟彬和队友们硬是走了近半个小时。冲过终点那一刻,几乎昏死在地上的郑伟彬依稀看到,几个身形高大的老外冲过来向他竖起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