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起落”:翱翔蓝天第一关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方滨责任编辑:陈婕
2016-04-29 14:52

关键阶段,不敢有丝毫松懈

确信起落装置一切正常,可以进行着陆后,我在无线电里面报告塔台飞行指挥员:“65起落架放好,着陆!”同时又检查了一遍速度。这时候速度容易小,因为放下起落架后飞机减速很快,如果油门加慢了或是加少了,飞机很快就会减速掉高度,直接危及飞行安全。

“检查好,正风2米!”按照约定俗成的套路,指挥员在提醒我检查好起落架的同时,也向我通报了气象条件。正风2米非常适合着陆,风速过大或没有风,做着陆都不太好,前者会导致飞机下滑着陆减速过快,后者恰好相反,会导致减速过慢。风不大,而且又很正,下滑着陆时飞机的减速就会比较均匀,下滑线、下滑点以及下滑方向都会比较好保持。

在我的操控下,飞机十分温顺,缓缓地开始下降高度。我迅速扫视了一眼起落装置信号盒,看到襟翼放下信号灯已经燃亮,便又向塔台报告:“65襟翼放好!”“可以着陆!”指挥员回答道。

开始进入关键阶段,我不敢有丝毫松懈,集中全部精力循环检查“跑道——高度——速度”。看跑道,主要是为了掌握进入四转弯的时机,另外还要判断未来下滑线的高低,及早进行适当调整。看高度表,是为了控制进入四转弯的高度。看速度表,是为了调整进入四转弯的合适速度。

就起落航线而言,四转弯非常重要,是飞机进入着陆前的最后一个转弯,关键在于能否对正跑道,其次就是下滑线的高低。四转弯首要的便是进入时机,不能早也不能晚。早了晚了都会影响到对正跑道,给后面的下滑着陆带来很多麻烦。

终于,飞机稳稳当当地对向机场下滑,高度缓缓降低。我感到飞机加快下沉,地面忽地向我迎面扑来,“不要紧张,不要紧张,都是正常的!”我暗示自己。

完美着落

高度30米,我最后检查了一下速度,之后便把视线从座舱里面完全转移出来,集中到跑道头后面约50米处。马上就要落地了,我已经没有过多精力再来回看跑道和检查座舱仪表,而且由于仪表存在一定的延迟性,对高度和速度的判断也不能再依靠仪表了,只能以目视判断为主。

我感到飞机的劲头还是比较足的,便试探性地收了一点油门。这时候,我没有精力再把视线转移到座舱里面看转速表,判断收了多少油门,而只能凭经验、靠感觉了。着陆收油门要求体现“早,少,巧”,即早收,少收,巧收。飞机的速度还可以,收了一点油门后,并无明显的减速感觉,这说明还可以继续收。于是,我左手握住油门杆慢慢向后收着,动作非常柔和,生怕一下子收多了,飞机忽地坐了下去,拉都拉不起来。

越来越接近地面了,飞机向前运动的速度很快,下沉的速度也在加快,终于,我实现了下滑着陆“三好一轻”,即高度好,速度好,方向好,接地轻,完美完成了考核。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