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金睛”闪耀长空——记空军漠河雷达站

来源:新华社作者:张玉清 张汨汨 田旭辉责任编辑:陈婕
2016-05-20 15:50

这是祖国最北端的“第一双眼睛”。

坐落于大兴安岭深处的空军漠河雷达站,是我国北方空中预警的第一道防线。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雷达,时刻注视着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天空。

数十年来,一茬又一茬官兵在平均气温不足零下5摄氏度、远离上级机关近千公里的高寒边陲,连续41年保证了100%的情报合格率,创下了空军雷达兵历史上情报合格率最高、连续时间最长的纪录。

“最北最寒最坚定,练严练实练金睛”——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空中卫士”“北极金睛”。

过硬

仲春时节,漠河雷达站的积雪仍有半尺多厚。高纬度地区的阳光格外耀眼,照得营区大门上一樽银色的“北极星”雕塑闪闪发亮。

“北极第一站”,这五个字刻在雷达站大门口,更是站里官兵引以为傲的称谓。空军雷达某旅政委唐湘辉说,漠河雷达站已连续26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4次、集体三等功10次,连续28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进入营区,迎面是红黄相间的三层现代化营房。营院里,行进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口号响亮、歌声高亢,官兵们个个精神抖擞。

“丁零零……”一阵急促的电铃骤然响起。铃声未落,6名战士向着后山坡顶的雷达方舱飞奔而去。

“这是‘一等转进’。”雷达站指导员程龙介绍,漠河雷达站是距边境线最近的一道空中防线,每当发现有不明飞行器抵近边境,他们都会第一个转入一等战备值班状态。附近航线密集,林、牧、侦等机型频繁作业,官兵们每年“跑一等”不会少于500次。

记者跟随战士们进入雷达方舱,显示屏上的电波一圈圈扫过,各种颜色的线、圈、点、块交织成天书一般的神秘图像——这是实时的空情态势,如果不是亲见,很难想到头顶宁静的空域里正穿行着许许多多性质各异的飞行器。

34岁的操纵员、士官李勇,紧盯屏幕,一长串数字连珠炮般报出,中间几乎没有停顿。

“虽然如今已实现了自动化,但‘口报’仍是雷达操纵员的基本功。”雷达站站长马东平说。

2015年9月,一场对抗演习,5支雷达分队同台竞技。李勇拿出看家本领,硬是在雪花般错乱的地物干扰波中,牢牢锁定对手超低空突防的雷达回波。成绩判读时,评委们惊讶地发现:李勇捕捉到的轨迹和战斗机实际飞行轨迹几乎完全重合!此役,李勇所在分队夺得操纵考核第一名,分队被评为“预警尖刀分队”,李勇个人被评为“尖刀操纵员”。

“样样争先创优”是雷达站的氛围,“超提纲训练”则是雷达站的“传统”。中级士官李勇已按照高级士官的训练大纲要求自己,而新战士李传凯在入伍第一年就掌握了士官层次的业务知识。2013年10月,旅里组织战勤人员比武,李传凯主动请缨参加最高难度级别的考试,创造了列兵测报新纪录,成为这个旅近5年来首个荣立三等功的列兵。

坚守

“雷达兵是一个‘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兵种。小小操纵员,连着上级指挥员,岗位重要,责任重大。”空军某指挥所司令员王宝江说。

空中态势复杂多变而不可预测,稍有疏忽就可能“错情、漏情、压情”,甚至贻误战机,只有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才能确保空天每一分每一秒的平安。

1987年5月,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罕见的森林火灾,漠河雷达站是驻地唯一的空中情报保障单位。当大火蔓延到阵地时,雷达站的官兵用黄沙、铁桶垒起防护墙,用扫帚、树枝扑打火球,誓死坚守岗位,全程完成了灭火直升机、物资运输机和各类专机的保障任务。

守边关,一个“守”字重千钧。守得住边关,守得好空防,是漠河雷达兵代代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2015年6月的一天,漠河上空乌云压顶,雷声滚滚,眼看就是一场暴雨。官兵们迟疑地看向站长:雷达关不关?

经验丰富的马东平听着雷声望向天空:“雷达正常工作。”

就在这时,操纵员孙天宝突然在雷达显示屏上发现一个亮点:一个不明目标正高速朝我边境线飞来。连队立即转进一等——在雷雨欲来之际坚持雷达开机、坚持监视空情,这是考验意志和技术的时刻。

经查证得知,这是一架民航客机因绕飞雷电云层,私自改变航线。尽管是虚惊一场,但雷达站提供的准确情报,为上级正确处理赢得了先机。

传承

何汝成在当兵的第二年面临着抉择:是脱军装复员,还是留下来选改士官继续干?

母亲想让儿子回家,可官兵们挽留他,何汝成自己也不想走:“还没能认领一棵树呢。”

雷达站后山上有一片年轻的樟子松林。树干上,一枚枚刻有官兵名字的红色小木牌格外引人注目——只有获得师级以上表彰的官兵才可以在这片“英雄林”里“认领”一棵松树,以自己的名字给它命名。这是雷达站官兵的“最高荣誉”。

“英雄林”旁边是“七棵松”。这些高高耸立的百年古松是1987年那场大火中珍贵的“幸存者”。为铭记和传承雷达站不同时期的奋斗历程,官兵分别为它们取名“创业松”“毅力松”“奉献松”“志向松”“勤勉松”和象征主官团结的一对“团结松”。每当新兵下连、老兵复退时,官兵都会来到“七棵松”“英雄林”前静静站一会儿,许多心愿都留在了这片静静屹立的松林里。

“我走了,你替我继续守边关吧。”已退伍的四级军士长韦春松走进连队“英雄林”,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松树面前站了许久。

“20多年了,营房变了,精气神没变。”在1987年火灾中带领战士们抗击火魔的时任副连长汤计初,抚着古松斑驳的树干,口中喃喃。

“戍长空青春担使命,战北疆冰雪铸忠诚”,阵阵松涛中,一代代官兵编织着永不锈蚀的天网,更延伸了一串永不驻足的脚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