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伞兵第一跳:训练11天便从800米高空跃下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张欧亚 赵启洪 刘圣德 杨郡媚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05-23 17:05

资料图:当年的“亚洲第一伞塔”。

资料图:当年的“亚洲第一伞塔”。

伞兵摇篮,曾经的“亚洲第一伞塔”

从王福荣为我们讲述的军休所花坛边,远远地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钢筋水泥塔。

现任某师政委段志刚向我们介绍,初创时期的空降兵,起步是艰难的。当时仅有从原苏联购买的300具降落伞,缴获的几架美制C—46飞机和原苏联的伊尔—12飞机,数量少,机型旧,而且破损较为严重,那时,能坐上飞机跳伞简直是伞兵梦寐以求的事。于是,部队采用了古老而原始的跳伞方式——伞塔跳伞,这就是你们看到的这座“水泥塔”。

伞塔塔身为圆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3座悬臂跳台,塔高278.87英尺(约等于85米),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于1955年9月动工,1956年6月落成使用。我们采访的四位老首长,都曾从这座塔跳过伞。而作为伞兵长,王福荣还经常站在塔顶为战士们授课,示范。

张西铭向我们介绍其原理说:当时伞通过钢圈,在地面已提前挂好并撑起来,由升降机升上去,跳时,绳子一拉,钩就松开了,伞兵们就这样带着已经张开的伞往下跳。

“伞塔跳伞操作程序复杂,保障人员几乎比跳伞人员还多,每个人一个星期才能轮上一回跳伞,严重地制约着部队的训练。”后来,随着训练手段的逐步提高,这座伞塔也渐渐地被空降兵弃用。

段志刚告诉我们,这座塔是新中国伞兵的摇篮,也是国内著名的国防体育运动设施。曾有数万名空降兵军官和地方伞塔跳伞员在此接受过训练,举办过多次全国伞塔跳伞重大比赛。这座伞塔还一度成为开封的象征,被许多厂家选作商标。反映现代空军生活的电影《碧空银花》《伞花》等,都是在这里拍摄完成的。2011年,开封伞塔入选河南省文物普查重要发现之一。

我们穿过干休所后的围墙来到了伞塔参观。渐近伞塔,威严感扑面而来。塔顶为莲花造型,三座悬臂跳台如大鹏展翅,其上竖着五角星造型的避雷针。现在,它已封存作为文物,成为“天兵文化”重要场所,每年新兵入伍时,都会在伞塔前宣誓。

在空降兵军官的带领下,我们有幸进入了伞塔的内部。第一层的最右边是一长方形的地下室,当时用来放置升降机,撑开的伞就是由此升到塔顶的。最左边是一级级木质的螺旋式楼梯,共有6层,如飞龙般环绕着塔身内部向高处延伸,抬头仰望,参差错落、甚为壮观。

除了伞塔外,伞兵部队早初还冒着生命危险,采用安全系数不高,但省时、省人、省钱而且训练周期相对要短的氢气球进行跳伞训练。张西铭告诉我们,当时氢气球下,吊着可以承载4个士兵的篮子,极易发生险情,有一次,吊篮与氢气球脱落坠地,而氢气球却不知飘向了何方。

中国伞兵,就是这样从艰难的岁月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的今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