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100多万批次的空情处置,优质率100%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刘永 张清洪责任编辑:陈婕
2016-09-21 09:00

钻研:掌握6种雷达操作维护技能

在刘伟修看来,把每一个看似普通的本领练精钻透,就是不普通。

初夏的一天,刘伟修处置一起异常不明空情。他综合目标距离、回波大小,迅速估测出目标高度并上报。

“确定是200米吗?”估高可是个“技术活”,见过估高速度快的,可没见过这么快的,指挥员不禁生疑。

“高度200米,确定!”刘伟修充满自信。

一旦报错,负责查证的直升机将“无功而返”,战友们不禁为刘伟修捏了把汗。

几分钟后,消息传来,直升机果然在该高度找到目标。

“神了!”刘伟修的表现让大家啧啧称奇。

“经过长时间的值班训练,操纵员都能掌握估测高度的本领,但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来,就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了。”雷达站站长周超说。

“有刘伟修那股子钻劲儿,想不成功都难。”谈起刘伟修,旅情报站博士刘志成满是佩服。

那一年夏天,刘博士随工作组到雷达站检查,正赶上站里维护装备。

看到别人都是对装备“表面”进行擦拭维护,唯独有名中士拿着一把细长的刷子,在装备的缝隙中“钻来钻去”,蹭得满身是土。刘博士心道:这个兵干活细致。他有意和中士攀谈起来。没想到,对方讲操作、论战法头头是道,让刘博士刮目相看。这名中士正是刘伟修。

一个兵脑子里哪来这么多“想法”?刘博士好奇。

当在学习室看到刘伟修十几万字的学习笔记和翻得面目全非的专业书籍,刘博士释然了:本领不会凭空而来。

近年来,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不断发展,刘伟修所在雷达站的装备几经升级换代。“武器装备换了,个人的能力素质也不能落下。”刘伟修将目光定位在武器装备的全功能使用上。

学习没有捷径,只能靠“笨”办法。除了正常值班外,他每天坚持在狭小的雷达方舱里“猫”上几小时,争分夺秒地向老班长和老技师请教。训练之余,他总是抱着厚厚的理论书籍,对照几百个航空器的飞行参数和千余组战场环境数据反复推敲,力求把雷达装备性能发挥到极致。

有一次值夜班,刘伟修被一个装备上的问题难住,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下班后,他急忙跑到雷达技师谭慧文的屋里请教。“这都凌晨1点了,你小子只知道问问问,也不看看时间!”被吵醒的谭技师刚要责备刘伟修,一看他虚心求教的眼神顿时没了脾气。对此,有的战友非常不理解,觉得他是在瞎折腾、闲操心。有的战友过来劝他:“老刘,咱再琢磨也就是个‘大头兵’,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然而,刘伟修心里却有自己的“小九九”: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

正是凭借着这股子钻劲儿,刘伟修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一次专项任务值班。“出现不明空情!”刘伟修迅速编批上报。查状态,变转速,改频模,比特征……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在综合目标回波特征变化及出现地域、速度、航迹等因素后,刘伟修果断上报判断意见为“鸟群”。后经上级通报,果然是迁徙的鸟群。掐表一算,刘伟修判定目标性质比规定时间提前了整整5分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